七股海岸與我

/許佳琪

他們的七股潟湖


內海是我們小時後的家

    我認識一位在七股土生土長的解說員大姐,在他的解說中,我曾聽他如此敘述他的七股潟湖:「內海是我們小時後的家,以前交通不方便,我爸媽帶我們住在網仔寮上,我們兄弟姐妹就在這一片海中度過我們的童年,以前在這沙洲上住了好幾戶人家,沙洲上還有淡水可以挖,生活起來還算方便;以前網仔寮的寬度有好幾公里那麼的寬,但是如今…….」這是在距今67年前聽到的說法,我才知道原來過去的網仔寮沙洲是很寬敞的,甚至還有人在沙洲上生活呢!

心繫這一片內海

    家旺伯是一位已逝的長者,我會在七股落地生根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家旺伯為了七股的這片海,賠上了女兒及自己的健康,是我相當佩服的長者,在他還在的時候,他會在七股海岸保護協會的茶桌上,與所有來訪者聊天,跟同村的友人聊聊七股的兩三事,與外來的人們談過去與未來要如何保存七股這片海,跟我則聊如何推廣七股這片海,並聊聊他與友人所發現的七股潟湖的問題;那時的家旺伯健康已不如前了,所有與海相關的問題都是詢問友人得知的,可見他多麼的心繫這一片內海。
    當時的我還未定居在七股,總是來來去去,有時颱風過後還到七股潟湖,會發現沙洲有些較大的變化,那時我都會與家旺伯討論原因,當時的我還以這是自然現象,直到2003年間,家旺伯開始告訴我,七股潟湖的北邊~青山港汕沙洲越來越小了,似乎有流失的問題,那時他已經透過各種管道向台南縣府表達這樣的危機問題,但或許是這些人沒有生活在七股,所以不能體會這樣的嚴重性(其實那時連我都還沒有完全感受到危機),更或許是大家都將它視為自然現象,覺得無需干預自然的演替吧!

海不是我們的
    第一次帶阿邊仔去施作護沙工作現場大約是在2007年的9月吧!當時站在堤岸看這潟湖南端的沙灘,她一直發出了嘆息的聲音:「哀叹!怎麼會變成這樣?沙都快不見了!怎麼會這樣?」阿邊仔開始細說著他以前所看到的潟湖。阿邊仔是我到七股開民宿後所認識的老人家,也是一位標準的七股人,生在七股也嫁給七股人,在他印象中的七股沙灘是相當遼闊的,沙子也比現在多很多,為什麼會選在那時帶他去海邊?是因為北門社區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及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即將於9月底舉辦第一次的工作假期,而阿邊仔即將是我們的講師。
    在這次四天三夜的活動中,阿邊仔以講師的姿態為志工講解如何編籬護沙,期間有華視新聞雜誌記者跟拍,後來電視播出後,我覺得這位可愛的阿邊婆說出的一句屬於她自己的至理名言,當記者問她說:「這樣的工程可以維持多久的效果?」阿邊婆相當直率的回答記者說:「海啊!不是咱們的!我不知道效果可以維持多久!說不定一個颱風就讓它割(台語)走了」每當我們在播放這一段影片時,大家都會哈哈大笑,但說真的在大笑過後,我總是會有一些心酸,因為這是一個事實。

2009學習不私藏-嘉雯

去年六月,我開始自己第一份正職工作。對於「正職」,存在一種期待與想像,又或者說是可以真正承擔工作責任的開始。過去,我當了太…久的工讀生,從高中開始至大學。對於工作總是處理瑣碎的事情感到挫折。所以當對於畢業後終於能夠正式擁有工作很期待。
    剛開始,我花了快兩個月的時間適應這個我所期待的生活,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的順利。工讀和正職工作差異性之大,是我曾經想過但不曾確定的事。到現在將近半年過去,我才可以有空間思考在個這個工作上的定位。以下的問題,我實在是第一次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1-1我對自我的成長與發展,關心什麼?
    我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變的是歲數增加,很多內心的想法和感覺是停滯不前的。小時候,遇到挫折我都會認為,只要我長大,這些都不是問題了。但是心裡有一部份的自己似乎沒有成熟,甚至萎縮。當下,我在檢視自己時,發現這問題對我個人成長的嚴重性。我期待自己能夠有一個非常非常準確的目標,一旦下定決心便勇往直前。我的一些興趣,不應該只是興趣,而是要更專精。我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大的心胸,用更廣的視野作判斷。有時候,只看得到事情的表面,但是我想要有更深入的認識,更透徹的理解。


1-2我期待在北門社大獲得什麼樣的發展?
    我期待能有洞悉事物的能力。理解力的加強及有能力發表的成長。這樣的發表是要具備意義的。加快思考的速度及邏輯能力的提升。


1-3我期待北門社大能提供我什麼樣的協助?
    以目前的情況,辦公室非常願意讓每個工作人員參與對自我成長有興趣的不管是會議、活動等,這是一個對自我成長非常有用的制度。只是,要善用這樣的機會才能夠有成長的機會。


1-4對夥伴們,我期待可以成為怎樣的關係?
    共同成長,互相幫助,互信,可以多為別人想。


2-1我對我在北門社大的參與,關心什麼?
    成人教育真的可以改變整個社會風俗,怎麼樣才可以藉由社大課程改變來上課學員的一些核心想法。將社大行銷出去,要什麼方法行銷?行銷這部份是否可能更深入在有些具體想法後提出來討論。而許多延用多年的固定格式像學習不私藏、問卷、學員須知、班代須知等都可以做更改。一些跟學員有密切關係的東西會因為這些小改變而提高他們的閱覽率。


3-1我認為我可以在北門社大的承擔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可以代表北門社大的人!目前,雖然是北門社大一員,但是不足以有具體的發言能力。害怕說錯話及不對題是我最大的困難。


3-2我將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參與及承擔?
   積極與強烈的熱情。無法對每件事都充滿興趣,但絕對是要有一個方向可以投注熱情。


4-1我們可以形成什麼樣的群體
    充滿熱情與行動力的工作團隊,熱情具有互相影響的傳染力。


4-2我們想做些什麼
    社區發展、推廣成人教育終極目標、海岸議題的被重視、農村特色被看見、我們想做的,應該是盡最大能力去讓這混亂社會能有些改變。


5-1當初,為何選擇這個組織
      當初,北門社大是什麼吸引你?

    當初,是以工讀生份進北門社大。持續著在社大超過兩年的工讀是因為在以前的打工中從沒能得到那麼多的成長。北門社大是讓我大開眼界的團體,包括社大的公共參與、工作人員培訓等健全的制度以及最重要的平等關係。這是在從前接觸過的服務業所沒有的人性化制度。
     在社大,不單純做在辦公室處理文書,還有很多機會能到外面接觸不同的單位,和其他組織做交流是非常吸引我的部份。而工作人員有很多機會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只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方法是可行且有意義的就會被認同,能夠獲得成就感。


5-2 個人願景的呈現
    你希望你參與的北門社大是怎樣的團體?
    加入的人都有非常高的熱忱想完成社大的某些事、議題。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在討論時可以加入不同的觀點、創意。熱情會感染,相同的,我也認為沉默會擴散。
    你希望在參與的北門社大得到什麼?
    自我實現!雖然我還在努力追尋我想實現的目標。
        
6-1我對我在北門社大的定位-你在團體的哪一個位置
    走在圈圈邊緣,但是在圈內。我想慢慢往中心前進。速度不要太快,這個過程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和經驗的累積。在經歷的過程中,思考佔據重要角色。

2009學習不私藏-翊瑄

「僵化」,是自己對2009年所下的評語。

回到當初進入社大,對相關事務都感新奇有趣,但在過了四年後,隨著工作的繁複,腦袋也漸變的有點呆化,惰於尋求其他發展,顯得有點停滯。就連想讓自己有所突破而接的主任秘書一職,也無太大變化,感覺有愧社大對我的期待。

今年除課務外,大部分的事務以處理財務及和縣府往來的行政文件為主,另外所負責的計畫則是和篤加社區合作的暑期工讀計畫。這次篤加暑期工讀計畫,是當作一項業務將它完成,沒有注入太多自己的想像。也幸好,有三位認真自律的工讀生幫忙,讓計畫順利完成,並獲得競賽第四名。除此之外,便是協助夥伴籌備及執行社大相關活動。

北門社大一直以團隊運作,強調平行分工為特色。但有時會想,所謂的平行分工,只是單純將工作分配給大家及讓大家熟悉彼此的事務等?或是大家都自發地問彼此間所需要的協助?行動派的我,幫忙大家做事並不困難,但最近卻常有獨善其身的想法,只要能將自己負責事情做好就好。未來,社大不僅要協助社區執行樂齡計畫、尋找新動力社區、待發展的鹽分地帶主軸、海岸議題、同時在面對縣市合併下,與台南社大合作的計畫等,要如何分工也是一大重點了。我想,主動地協助,或許能讓團隊分工更順暢。

在有次參加高師大參與式評鑑讀書會裡,何青蓉老師有提到,若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願景,那麼大家都能互相做調適來創造出願景。而社大每年都會舉辦願景工作坊來確定未來的願景以及行動方向,但在行動過程中,似乎會遺忘所謂的願景是什麼,只是不斷地把事情一項一項照進度做完,也讓自己變的呆滯。若無法隨時檢視,也許可以半年做檢討,來提醒自己。

而到目前,還是習慣將自己定位在學習者的角色,而不去嘗試作角色的調整。藉著今年要與台南社大合作計畫,當作我該突破的機會。

2009學習不私藏-美鈴

       一早,前往學甲鎮圖書館準備樂齡開課的途中,行經靠近大灣的台19線上,從遠處即看到一群阿嬤們在公車站牌旁等著,要搭公車到市區參加樂齡課程,寒流過境的早晨,瞬時心裡滿是溫暖。常覺得自己的感性指數越來越高,感動點越來越低,這也沒有不好,因為總是有這股力量,在我遇到僵化、繁瑣、受囿的行政工作時能夠重新沉澱、重新感動、然後再出發,這也是我始終喜歡社區工作的原因。

  一年比一年快的工作時序,我已經變成主任在與其他夥伴團體介紹時口中的「社大耆老」了,對於這樣的代名詞其實是戰戰兢兢的,五年,一個階段的里程碑,不管是對社大還是自己而言,期待要有更不一樣的作為。過去北門以重視組織培力、組織對話為人津津樂道,在日前越來越多新的工作夥伴加入社大工作團隊的狀況來看,所幸我們仍是一群懂得堅持做自己想做,且雖然不見得獲得主流價值所喜歡的成人教育陪伴者、促進者,保有這樣的核心價值,才能繼續自在的邊做邊學,往我們所關心的具有社會責任的那一方去,而能更坦然面對這樣的狀況,是在「學尋出路」讀書會之後,透過團體共學互相釐清自我的價值觀,還好,心裡依舊充滿了社會正義的使命(O型人格特質),可以繼續戰鬥下去。

        長期陪伴的三協里出現了合作到目前為止最大的瓶頸,社區的人事關係出現選邊站的狀況,在初步的了解之後,希望透過專案計畫可以再次擾動學員們的相處狀況,帶了「樂活女性讀書會」套裝課程進到社區,就課程而言,我認為是成功的,如果有更多的宣傳機會,也許可以讓更多人來參加,但就原先設定欲解決的目標,其實是失敗的。如果換成剛接觸社區工作的我來說,應該是會很急迫的要解決這樣的狀況,但現在的我,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社區的好與壞,不是個人的成就與否,也不見得完全的和諧對社區的發展來說就是最好的,我相信每個階段都有發生的意義,並且能夠讓我有許多思考的方向及實驗的可能性,歲末年終,始終沒有得到社區有變化的消息,剛好,未來的日子能夠繼續觀察,也從中去學習。

        年初訂了社區踏查的目標,然而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已經拜訪過的社區,那樣的接觸跟經驗是好的,新的一年,應該繼續開發新社區,也要和已經接觸過得社區保持友好的連結,積極的去認識更多社區的可能性,在未來一年爭取專案計畫的時候,能更貼近社區的需求,也能夠讓社大規劃的課程更更豐富。
   
        2008年最大的收穫說是完成台北蘆荻社區大學實習交流應該不為過,雖然那樣的時間點以及條件並不是個最適當的,短短的兩個禮拜,卻讓我釐清了很多工作上的盲點跟疑惑,回到北門後的工作也常能想起蘆荻的經驗而轉化成北門的嘗試,其中包含了讓我困惑最久的『行動研究方法』以及『社大課程經營』,我必須說,在蘆荻的兩個禮拜,我觀察到蘆荻跟北門的行政工作很類似,最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組織的核心價值跟工作人員的態度,影響了社大要長成什麼樣子,雖然蘆荻的夥伴都說沒能讓我學到什麼,或許那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進程,我期待著能夠再次向蘆荻或其他單位學習的機會,未來這一年我也會把我沈澱後想要發展的工作重心好好執行,例如:課程經營,怎麼讓學校的課程更加穩定且更有機的發展,讓經營校內的課程也能像去跑社區遺樣有趣,努力吧!

  連續幾波的寒流,想起今年初參與旗美社大的課程,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到了氣溫零下10度的司馬庫斯(新竹縣尖石鄉),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在地的青年努力著讓自己的族人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跟資源,以樂天知命的驕傲努力著,再過去一年走了幾個社區,也認識了更多的夥伴,對於自己的家鄉有更多想要努力的動力,期許自己能夠更有計劃性的執行。

2009學習不私藏-文凱

歲末年終,檢討過去,展望未來。回顧2009年,工作重點除了社大例行性的工作之外,所有的工作多和護沙或是海保會相關,另外就是兩個月的屏東體驗。

在海保會,2009年正式嘗試當個小主管,底下有三個工讀生,供我調度。雖然2008年也做過相同的事,但是2008年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不在協會,工讀生是由辦公室其他人帶領的。當時帶人最困擾的是工作的安排,每個工讀生的工作目標到底在哪裡?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就讓工讀生工作上手?這些工讀事項的安排就像一次小型的主管實習,學著如何管理人事,如何讓工作順利進行。

管理工讀生,從中看出自己對工作『計劃性』的不足,多數的時間只能處理面對的狀況,而無法想遠兩三步,事先作規劃。這是未來要加強的地方。

護沙的工作從2007年一直進行到現在,在這期間一直擔任活動操作和講師的工作,說來對護沙的工作應該是最得心應手,其實,經過2009年狀遊台灣的操作之後,對於『護沙』也產生疑問,曾經在辦公室的討論中提出『我們為何要作護沙』?最後的結論『護沙』是我們傳達海岸議題的一個途徑,要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海岸面臨的問題。

對於這個結論我也表示認同,也知道我們正在朝這樣的目標前進,但是也許是人力不足?或是能力有限?護沙工作的在地的參與始終進展的不如人意,那到底是麼原因呢?是護沙對居民來說沒有迫切需要?是社大沒有盡力宣傳?我也不知道,總之每次被問道社區參與的部份,總覺得虛虛的。

另外,對於外來志工的宣傳,這也許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一個部份,但是多僅限於一次性的宣傳,也就是說都給來參與的志工當下的感動,而後續就沒有了。對於志工長期性的經營社大是欠缺的,我們應該累積相當多的志工名單了,但是我們從來沒有進行經營,這方面teia就做的很好,他們會定期發給志工訊息與志工保持聯繫。我必須承認,我對於人的經營並沒有很大的興趣,也許是這樣的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吧!

護沙的工作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都會是辦公室的重要工作,,2010年開始也針對海岸議題進行討論,接下來應該就進度確定下來按表操課吧。

屏東的兩個月,是不同的組織文化體驗。一直在想兩個月我到底看到什麼?學到什麼?又有哪些經驗是可以回到社大運用的?東港溪最主要的是社區經營的實力,這當然不是一夕可成的功夫,而是花很多時間累積的。分析他們之所以成功,在於善用資源的整合,同一件工作可以達到不同的目的。例如暑期的田野調查,利用青年學子進行社區資源調查,一方面協助社區累積社區資料、一方面訓練工作人員田調的功夫、一方面培力在地的青年學子,在這樣的循環中,協會得到社區的信任,社區獲得所需支援,各取所需。北門社大也許也可以朝這樣的模式嘗試。另外,東港溪協會有一批學者專家可提供諮詢,這也是社大可努力的方向,目前,社大已經逐漸朝向核心教師的目標前進。

2010過了15天,目前的進度都還是為2009年收尾,今年就為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把台南縣市的海岸線都認真走過一遍吧,當作是未來縣市合併,為海岸議題奠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