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於李柏翰老師Facebook
圖/文:李柏翰 老師
這學期最後一堂課的餐聚
或許這一切都是緣分吧
這群學生加起來4~5百歲
在你們的身上
讓我看到、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每一學期的聚餐
都討論著怎麼讓自己進步
讓大家融入
每周日固定的時間相約到學校練習
互相切磋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重返民歌木吉他」教學心得─李柏翰老師”
以學習的陽光,曬出智慧的結晶。
分享於李柏翰老師Facebook
圖/文:李柏翰 老師
這學期最後一堂課的餐聚
或許這一切都是緣分吧
這群學生加起來4~5百歲
在你們的身上
讓我看到、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每一學期的聚餐
都討論著怎麼讓自己進步
讓大家融入
每周日固定的時間相約到學校練習
互相切磋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重返民歌木吉他」教學心得─李柏翰老師”
圖文 / 謝美鈴
油車間裡的火爐熊熊燃著火,材薪不斷添著溫度,這天是入冬以來的低溫特報,上午在富國大哥老家的田區曬得暖暖的,一過中午在沒有陽光的地方,寒意又襲上來,躲進暖暖的麻油香裡,正好。
奇洲麻油廠已有35年歷史,以柴燒著名,至今仍維持傳統的味道。今天為大家講解麻油生產的是麻油廠的媳婦許明月。前年,明月的公公也就是麻油廠的老闆黃奇洲先生生病,考量長輩健康因素而投入家裡生產麻油的行列,目前已經第二年,過去明月在安親班工作,從未接觸麻油生產,雖然經驗尚淺,卻能在明月臉上看到對於工作的得心應手及成就感,畢竟,年輕人要留在農村已是不易,又是從事傳統生產的工作,兩次見到明月,她始終是熱情的招呼大家認識這項產業。她說:做這份工作,常讓她覺得感動,在麻油廠裡總是看見人情味,辛苦耕作收成後,老人家將芝麻製作成麻油時臉上露出的開心笑容,這就是黃老闆經營三十多年的理念,給顧客的信任感及品質保證。
記錄:藍美惠
北門社區大學在2014年秋季,規劃了一系列:大北門農漁曆的學習活動。分別安排了六堂課,包含有:泥鰍、蔥蒜、烏魚、花跳、虱目魚和芝麻系列,皆是台南沿海/大北門地區具有地方代表性的農漁產物。這些學習活動,主要是希望藉由與在地耆老或農漁民們的互動過程中,讓一般民眾亦能理解在地生產、以及支持小農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實際到農漁村現場,藉由認識養殖或加工方式,嘗試理解、並記錄北門區沿海農漁村產業文化、以及在地的生活經驗與智慧。
其中以「芝麻」為主題,規劃了一整天的學習活動。早上到芝麻田,拜訪種植芝麻的小農家,認識芝麻的生長過程,及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下午,則到西港在地的柴燒麻油廠,參訪、體驗芝麻經過炒熟、冷卻、碾碎、蒸,最後壓模榨出油來的過程。透過到加工現場親身體驗的製作過程,去認識芝麻油是如何被製作出來;也理解到:地方小型麻油廠與在地小農彼此依存協力的合作關係,是如何來保障食品製作過程的安全性。本篇文章,主要記錄拜訪種植芝麻小農家的過程,亦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分享大北門農漁曆的其他農漁產業。
立報2012-12-12
■李易昆(蘆荻社區大學主任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
雖然從15年前為催生社區大學而奔走的各界人士,都期待社區大學不僅是終身學習,更希望社區大學扮演社會變革的任務,最響亮的自我期許,也被廣為討論的口號大概非「知識解放、公民社會」莫屬。
經過15年經營,社區大學遍布全國,數十萬民眾參與過社區大學的學習,社會已經廣泛地認識了社區大學,但是我們作到了嗎?
顯而易見的,我們尚未作到。姑且不說一般性的社會形象,即便是親自參與在社區大學第一線教學工作中的講師,也不見得有機會認識到自己正參與在一個知識解放的運動中。
2013年6月8日海岸監測心得
20130610/侯淳嘉
6/8星期六去七股海邊做海岸監測志工
因為下了點雨,所以沙灘不會很難走。走去海廢監測的途中看到兩顆蛋,這都是海邊最珍貴的事物,我們不要破壞大自然。用手撿垃圾也比透過夾子撿垃圾有更貼近環境的感受。
保護地球,讓地球恢復以往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