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夏季教與學分享會~豐富生命的學習旅程

文:黃湘怡

     「人生轉個彎,生命色彩不一樣」,引用自有機農業社許秀英社長在本次教與學分享會所分享的文章標題,扣合了整場活動的分享主軸。本次教與學分享會,邀請北門社大及旗美社大的講師及學員,分享其在教與學的歷程中自我能量轉變生命內涵提升的學習經驗。


學員吳勝元分享學習歷程與成長
     人生轉個彎,永遠無法預測出現在眼前的會是何種光景,分享會上,旗美社大「說說唱唱閩南語班」的徐淑蓉老師,分享了一段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到:「學習必須先激發自己的熱情,從自己成長開始」,即使身為老師,仍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徐老師從未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但卻一點一低的累積經驗、接受挑戰,而成就現在的自己,期望自己的教學是可以帶給學生快樂的。


       另一方面,北門社大西式料理邱英洋老師,儘管教學受限於社區大學場地因素,仍不斷於教學過程中求變,並於教學過程中導入正確的飲食概念與做法,因邱老師認為,餐飲課程若只教實作,透過不斷變換菜色吸引學員,終究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而從台南市社大學員轉變身分成為北門社大日文教師的邱美美老師,也因為加入社大的行列,而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參與社大許多活動所累積而來的經驗,讓美美老師體會到,社大的語言課程應該轉換為更為生活化、更富有彈性的學習狀態,才是學員所需要的。

邱英洋老師給予分享者回應

    相較於社大老師的學習經驗,社大的學員中因為參與而獲得自我成長的也不在少數,曾參與北門社大義大利料理班的學員吳勝元先生,更因加入了社大的學習行列,從對廚藝一竅不通到考取中餐丙級證照,人生因為轉個彎而開創出自己的另一片天。同樣是義大利料理班學員的黃雅琪小姐,在西餐料理課程上獲得了學習的成就與喜悅,在老師的鼓勵下從助教開始慢慢的獨當一面成為講師。


何青蓉教授回應老師及學員的分享
    在社區大學中,來參與學習的學員以成人為主,成人的學習特性之一即是以問題為中心,希望在社區大學所學到的知識是可以運用於生活當中,於是,成人的異質性高,對於學習是給與直接的回應,分享會中擔任回應人的何青蓉教授說:「成人學習是用腳投票的」,課程不符合學習需求,則學員就會選擇離開,所以老師的教學要能啟發學員的歡喜心,幫助學員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因此,在教與學的旅程中,不論是老師或學員,都因為不斷地學習、嘗試與摸索而讓生命更加豐富,何老師也分享:「學生是種子,老師是陽光、水、空氣」,透過老師的滋養,讓學生能夠逐漸成長茁壯,學習者如果能夠把心打開,願意承認自己是不足的,那麼學習就開始了。

志工是過客 卻是七股護沙的動力來源

2010年8月18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曾彥蓉報導

在 「八輕」開發案尚未落幕;以及突來的「六輕」大火事件;長達十多年的「七輕」濱南工業區開發案,演變至今的生態旅遊,並且已列入台江國家公園範圍,七股潟湖無疑成為西部海岸棲地保育的最佳代言人,更凸顯其珍貴。然而,環境的變遷,七股潟湖沙洲平均每年倒退約30公尺,潟湖面臨流失危機。上週14、15 日,8名志工參與「愛上七股護沙工作假期」活動。本行動是「青輔會壯遊台灣」的推薦行程之一,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及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和台南縣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共同號召,讓青年從活動中,參與公共事務,也體驗在地文化。

4898275031_8bd566dc86

2010.08.14志工護沙心得分享

2010年開始
北門社大於七股網仔寮汕沙洲每月定期的護沙監測
開始加入台南縣青年志工協會的青年學子志工
來參加的志工多是高中生,也在一同參與護沙活動後回饋社大他們的心得。
北門社大期待能有更多的志工可以一起加入七股護沙行動!

心得分享:

  【99/8/14 海灘監測及護沙—志工心得】 

善化高中-方鳳筠
     能參加這次的活動 真是太幸運了!!
           我原本還以為不會被選上的說 !!
           我是量柱子高度的
           沙子一年一年的在流失 , 所以要定期去量它的高度
           其實工作挺輕鬆 姊姊們人都好好
           另一個工作是撿沙灘上的垃圾
           發現根本撿不完 ! 整個袋子都滿出來了 !
           登記簿上發現 最多的是寶特瓶
           主任說的沒錯 並不是在玩你丟我撿的遊戲我想這都是大家要省思的!
           我希望下次如果沒上課的話 還能找朋友們來參加這個活動 ^^
 
———————————————————— 
 陽明工商-陳佳琳    99/8/14

         因為是第一次見面所以早上其實有點緊張…
         經過了漫長的路途終於到了
         而且我發現七股大部分的面積都是養殖場!
         到了沙灘就是覺得熱
         嗯…之後我跟鳳筠去測量沙子的高度
         這才讓我懂得原來竹竿是用來護沙的
        老實說我以前以為是抓蚵仔的-口-…
        謝謝這次讓我了解這項東西
        撿垃圾…報名的時候我就覺得護沙一定是撿垃圾而已
        沒想到還有量測沙子這項任務!!!
        雖然我不是撿垃圾的…
       不過聽到那個女孩告訴大家 沙灘上最多的垃圾是保麗龍
       我想這應該是遊客留下的吧…
       其實我也滿想撿垃圾的感覺挺不賴的^___^

———————————————————— 

  新化高中-鄭琪穎  99/08/14

      很累很辛苦一直流汗
      但是
      往另一方面想
      一直替海岸保護的那些固定班底更為辛苦
      我們也許去個一兩次
      但是他們要去的卻是永久
      佩服!!!
      如果我時間上允許,我第二次還是會去
      因為很有趣也可以很高興 覺得撿一塊垃圾 就是得到一片福田
      謝謝護沙的老師 願意給我實習的機會

99年秋季班教師小聚

北門社大教師小聚~生命增能教學規劃工作坊

時間:2009年8月21日(星期六)下午1:30-17:15
地點:北門社區大學/佳里國中蕭壠大樓四樓會議室
規劃帶領人:方雅慧老師

流程表
時間              主題 /流程內容

13:30-13:40   校務佈達、行事曆、教師須知、期末成果展

13:40-14:10    吟唱河流之歌or秋之頌
                       哥德式濕水彩體驗 喚起內在經驗
                       秋季的心靈功課-勇氣

14:10-15:40    Section 1 行在光中,在教學中照見真我
                       ◎分享你在教學的角色
                       ◎分享你個人教學增能的經驗 分組討論
15:40-16:00    團體分享
16:00-16:10    休息
16:10-16:45    Section 2 用光照亮,你和我
                       教學如何支持學員的生命增能(「觀點轉化」的發展準備)
                       ◎ 學習內容/主題
                       ◎ 班級經營
                       ◎ 學習與生活的銜接(運用知識) 分組討論
16:45-17:00     Ending circle
                        色彩,給心靈的糧食~在飽滿中起航

雲林喜願麵包參訪

喜願麵包的滋味                  文/陳嘉雯
 (參訪日期:99/03/14)

       第一次吃到喜願麵包,是在兩年前在嘉義的農村願景工作坊。那也是第一次認識喜願麵包。因為它的起源,讓眼前的麵包除了食物本身外,更具有其他價值。以及它另一個背景-小麥契作。

     喜願麵包的小麥契作是一種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的合作關係,不需要白紙黑字的簽章蓋印,施大哥親自與農友口頭約定小麥契作,合作的關係就此開始。這樣的約定下,要承擔較高風險的其實是農民,如果,合作單位沒有依約定收購小麥,農友的收成將會功虧一匱,可能會以低價銷售其他通路或是無法銷售。然而,電話聯絡後立刻親自登門拜訪的施大哥,就是憑著熱情與決心打動農友。

     這一天,我們實地參訪位在雲林莿桐的喜願麵包店。那是一個採光充足的烘焙空間與用餐環境。當天正是公休的星期天,烘焙工坊只有排列整齊乾淨的器具,沒有工作人員也沒有麵包香,同行的每位夥伴失望的看著空無一物的麵包架。不過,正因為公休,負責人施大哥也才能帶著我們參觀喜願麵包產出的現場。

    學理工出身的施大哥,將理工講究的精密分工、標準化流程運用在經營喜願麵包上。製作麵包的流程都有明確的分工設計,甚至將很多容易產生危險的小細節降到最低。像是將麵糰攪拌器的安全護欄改良設計為只要打開護欄,攪拌器會立刻停止運作,並增加焊接護安全護欄的數量,縮小護欄間的距離。以及每種麵粉桶蓋與桶子間用線相接,就可以避免蓋錯桶蓋,用錯麵粉的問題。還有為了增加工作效率及降低線路在地上產生安全問題,則將線路設計於天花板,並配合活動拉繩靈活運用電線。這樣清楚明瞭的工作環境,除了考慮到喜願工作者的安全問題、工作效率更可以讓每位來到喜願麵包的工作夥伴能夠很輕易的學習上手。這樣充滿人性化的工作空間,難怪可以做出令人懷念的麵包。

    為降低成本,從沒請過麵包師傅指導的喜願麵包,所有麵包都是施大哥自行研發出的獨特口感,同時,也注入台灣農民、有機小麥契作這些健康與關注環境的概念。聽施大哥分享的過程中,他強調,他沒有那麼偉大,經營喜願麵包不是在做公益,如果沒有銷售利潤,怎麼有辦法生存下去。理想,是需要現實面的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他的確是在為台灣的農業、環境與喜願麵包的工作夥伴開創一個新的契機。那部份,就是感性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