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喜願麵包參訪

喜願麵包的滋味                  文/陳嘉雯
 (參訪日期:99/03/14)

       第一次吃到喜願麵包,是在兩年前在嘉義的農村願景工作坊。那也是第一次認識喜願麵包。因為它的起源,讓眼前的麵包除了食物本身外,更具有其他價值。以及它另一個背景-小麥契作。

     喜願麵包的小麥契作是一種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的合作關係,不需要白紙黑字的簽章蓋印,施大哥親自與農友口頭約定小麥契作,合作的關係就此開始。這樣的約定下,要承擔較高風險的其實是農民,如果,合作單位沒有依約定收購小麥,農友的收成將會功虧一匱,可能會以低價銷售其他通路或是無法銷售。然而,電話聯絡後立刻親自登門拜訪的施大哥,就是憑著熱情與決心打動農友。

     這一天,我們實地參訪位在雲林莿桐的喜願麵包店。那是一個採光充足的烘焙空間與用餐環境。當天正是公休的星期天,烘焙工坊只有排列整齊乾淨的器具,沒有工作人員也沒有麵包香,同行的每位夥伴失望的看著空無一物的麵包架。不過,正因為公休,負責人施大哥也才能帶著我們參觀喜願麵包產出的現場。

    學理工出身的施大哥,將理工講究的精密分工、標準化流程運用在經營喜願麵包上。製作麵包的流程都有明確的分工設計,甚至將很多容易產生危險的小細節降到最低。像是將麵糰攪拌器的安全護欄改良設計為只要打開護欄,攪拌器會立刻停止運作,並增加焊接護安全護欄的數量,縮小護欄間的距離。以及每種麵粉桶蓋與桶子間用線相接,就可以避免蓋錯桶蓋,用錯麵粉的問題。還有為了增加工作效率及降低線路在地上產生安全問題,則將線路設計於天花板,並配合活動拉繩靈活運用電線。這樣清楚明瞭的工作環境,除了考慮到喜願工作者的安全問題、工作效率更可以讓每位來到喜願麵包的工作夥伴能夠很輕易的學習上手。這樣充滿人性化的工作空間,難怪可以做出令人懷念的麵包。

    為降低成本,從沒請過麵包師傅指導的喜願麵包,所有麵包都是施大哥自行研發出的獨特口感,同時,也注入台灣農民、有機小麥契作這些健康與關注環境的概念。聽施大哥分享的過程中,他強調,他沒有那麼偉大,經營喜願麵包不是在做公益,如果沒有銷售利潤,怎麼有辦法生存下去。理想,是需要現實面的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他的確是在為台灣的農業、環境與喜願麵包的工作夥伴開創一個新的契機。那部份,就是感性的面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