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溪實習心得報告

文/蔡文凱
97年就有到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實習的計畫,因執行勞委會多元就業計畫,實習的計畫
因此暫緩。原以實習計畫就此打住,但是在98年暑假後又提起實習這件事,後來決定還
是到東港溪1個月,但是最後卻是花了近2個月的時間。
其實在決定這件事之後,雙方沒有很多的討論時間,只經過一次的組織拜訪,就我觀察
,對於為何要教換工作人員這件事,仍有許多工作人員搞不清楚吧!
到東港溪之前,自己在網路上搜尋一些相關資料,當作對東港溪這個組織的瞭解,並且
擬定一下自己到東港實習的目標。當初設定的議題有三項:
1.田野調查
2.如何操作河川的議題
3.社區營造—與社區的溝通、與師資的溝通
希望能就這三個議題去瞭解東港溪的操作模式。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六週11/10~11/14

 

這週參與社大99年度工作計畫討論,這是一個全部工作人員一同參與,共同討論與一同提出。社大的工作人員也可藉著討論,讓工作同仁知道明年度的工作方向是什麼,營造共同的認同度。
在協會裡,其實也有很多的專案,但我們卻未實際討論大家覺得可以發展的專案是哪些、哪些是協會可以做的,所以這很容易大家對於彼此的工作狀況不太清楚,往往只有專案負責人才清楚,提出有活動需求時才協助,這樣其實達不到協力的工作。
而這幾週,陸陸續續的協助統計了班級的問卷,大家對於現階段社大的課程都很滿意,但提到要跟其他班級的課程夥伴進行交流時,大家有時候也是很閉俗的。這也反映了有趣的現象,課程對於大家來說是自我成長,但在人際的互動上卻是大家覺得不需要刻意經營的。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一週10/6~10/10

10/6

下午三點從台南市出發,從台南市經七股前往佳里,在佳里鎮繞了半小時後,終於找到了北門社大。到了之後秀慧先帶領認識了環境與校門口的邱先生。晚上就跟去了三協里協助「藝霞年代」的紀錄片與座談。
由於投影機出了點小狀況,在等待機器的過程中,因此有一點空檔時間做了點小觀察。晚間參與的人大多為三協里社區的居民,有一位則是社大的學員,有一位是看到派報中的社大宣傳文宣而來的。在等待的過程中有一位社區媽媽正在編織塑膠繩所做的提籃,以她的速度,平均一天就可以編織出如菜籃般大小的提籃。那如果這個媽媽運用當地特有素材編織,是否可以創造出另一種獨特的社區產業呢?
而晚上播放的「藝霞年代」主要的紀錄對象是從1969-1985間風行台灣的藝霞歌舞劇團,藝霞創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創辦人王振玉的妹妹王月霞因為看了日本東寶的來台表演,因而創辦藝霞歌舞劇團,進而整個家族一同投入經營。
在課程後的座談裡,剛好有一位現場的社區媽媽談到她曾經參與過類似的歌舞劇團,她提到:以前都需要自己製作服裝,練習,過程中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心酸面。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一週10/6~10/10”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五週

不知道為什麼,這禮拜飛快的過去了,都只剩下一些殘留的印象。這週協助找尋了一些北門區淹水時的資料。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到幾件事:

1.目前各縣市政府的淹水資料還是沒有完全彙整,也沒有一個清楚的管道
(政府的莫拉克網站)
2.台南縣政府的重建資料,幾乎是集中在受災補助,不過詳盡的資料。
3.文建會對於受災有一個較仔細的資料公佈,也有定期訊息的回報,知道社區目前的狀況為何。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五週”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四週10/27~10/31

10/27

整理籌備會議紀錄,會議紀錄有時候其實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如何把你聽到的,或是抄寫的整理成為一個有邏輯性,然後讓人看懂的紀錄。有時後整理會加深對於事物的印象性,也梳理自己對於事物的觀察性。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四週10/2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