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秀慧暨北門社區大學工作團隊 2010.02.22
前言
若只單純論述「海岸監測與保護志工工作坊」此一門課程,那麼將只能看到一門具有公共參與性的課程,但社區大學精采之處,不應僅止於公共參與,而是面對在地議題時,社大人所展現出的創造力與行動力,以及各種的可能性。社大人對課程、對辦學、對…的多元想像,造就了今日台灣社區大學百花齊放、各家爭鳴的蓬勃發展。因此在反思教學實踐工作坊中,北門社大提出的不是一門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學習行動,我們將論述此一行動過程中北門社大對學習的想像,實踐的過程與行動後的反思。
本文第一篇「北門社區大學面對七股海岸變遷之學習行動」由北門社大主任柳秀慧執筆,以社大行政組織之觀點闡述。第二篇「七股護沙的行動與反思」由蔡文凱撰寫,以身兼社大工作人員、學習者、在地居民、活動講師之多重身份,闡述其如何觀看此一學習行動。第三篇「七股海岸與我」由許佳琪撰寫,該文作者為七股民宿主人,因七股海岸變遷議題成為北門社大重要之工作夥伴,文章中作者不僅介紹在地社區居民對此議題之參與及想法,同時對自身由外地人轉變為在地人的過程多有著墨,文中深深流露其對七股之熱愛。
反思教/學 ~ 課程操作之困境與轉進
對公部門及許多社大而言,社區大學辦學之主軸為開設課程,課程是指一學分18小時(每門課可以是1-3學分)的授課,開課前已有完整的授課大綱,授課教師已確定,學員就根據社大已規劃完成的課程內容與老師來決定要不要上這堂課,開課時學員是誰、有幾位,在第三週幾乎已確定無誤,學員要學習什麼,也在課程大綱訂定後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不可諱言,北門社大在面對公部門的要求,也是只能以此種形式操作課程,但對北門社大而言,辦學不僅是為了開設課程而已。
台南縣北門區包含:北門鄉、將軍鄉、學甲鎮、佳里鎮、西港鄉、七股鄉,共六鄉鎮,區域涵括了台南縣的整個西海岸,不論地理位置或是資源分布均屬偏遠地區,居民以農漁業為主,係一農漁村型態之生活區域。故北門社區大學從成立之初,即已確認發展方向為打造一個「以支援農漁村社區發展為主體的、小而美的社區大學」,而北門社大每位工作人員均很清楚社區組織經營工作(回應地方需求,提升社區發展)是北門社大之發展重點方向。因此對北門社大而言,一門卓越的教學課程,應是能透過學習回應地方問題需求之課程,但這樣的課程若受限於固定之時數、師資與學員,則會缺乏彈性與想像力,難以操作,尤其在人口密度低、老化嚴重、非上下班作息型態之農漁村地區。
因此北門社區大學雖提出以「海岸監測與保護志工工作坊」作為反思性教學實踐課程,但該課程之課程大綱係因北門社大為回應公部門對課程之規定而規劃,僅是對海岸變遷進行學習實踐之一小部份。因為北門社大認為社區大學對”學習(課程)”不應侷限於傳統的學校學習模式,社區大學應盡力去嘗試創造各種學習的可能性。
故本文所論述之北門社大海岸課程,係以北門社大面對七股海岸變遷議題,所作之 “學習行動”,這不是一門固定學分數、固定教學者、固定學習者之課程,而是北門社大與社區夥伴共同面對環境變遷所做的學習行動,這樣的學習行動過程,有人長期參與,有人短暫出現,有人角色單一,有人身份多重;學習可以是課堂正經八百的授課,也可以是風沙暴雨中的實地操作,或者只是到海邊走走看看吹吹風,找朋友聊聊喝個茶;有時是小貓兩三隻也照做不誤,有時是上百人聚集的大行動。但因為有北門社大做為平台,而讓這些人這些事因此串聯起來,一起投入了七股海岸變遷的學習行動中。
學習行動之開展
台南縣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不僅是歷史上台江內海僅存遺址,也是台灣本島西海岸難能可貴的天然海岸,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更因國際瀕臨絕種黑面琵鷺每年來此棲息近七個月,而享譽國際。十多年前為保護國際級的七股濕地生態資源,300多名七股漁民冒著利益團體的暴力威脅風險成立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展開終止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案的行動,並與全國各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匯聚智力、物力、人力,共同發展地方生態旅遊等替代工業發展方案,以守護屏障漁村自然資源的七股潟湖。但,七股潟湖目前又面臨另一波環境變遷的挑戰。
七股濕地的存續仰賴環繞潟湖的三座沙洲,而沙洲的存留則仰賴沙洲上的植被與防風林。但是人為開發不當加上自然演替,導致沙源大減,綿延而美麗的沙丘及沙山已消逝,防風林陸續枯倒或遭沙淹沒……。如此惡性循環下,屏障七股潟湖的沙洲日益破碎與縮減,七股潟湖的面積逐日縮小,賴以存續的漁村生物資源也岌岌可危。潟湖離島的網仔寮汕平均每年退縮約30公尺,七股潟湖的面積也從1,600公頃減縮至1,100公頃。網仔寮汕北端破損後,沙洲守護的功能大減,潟湖因而淤塞縮小,不僅僅使七股漁民的生計與漁村安全受到威脅,潟湖這個天然的海岸水庫滯洪功能也將因而降低,相關地區的淹水情況也將惡化。
2007年1月 台南縣政府發起『牽手護沙活動』,隔了一段時日,北門社區大學與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在縣府的提議但無提供專案經費援助之下,開始接續護沙志工行動。2007年9月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舉辦「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這是組織對組織的學習過程,透過環資會的生態工作假期操作經驗,北門社大逐步建立起「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操作模式。並將“七股海岸變遷學習行動”規劃為四階段:首先開始「在地團隊培力」,進行培訓工作;一方面與居民溝通、進行資源的調查,規劃工作進行的方式與步驟;另一方亦開始進行工作訓練,包括當地自然與文化背景的解說、護沙工作的進行與操作,協助參與工作帶領者能在往後的工作帶領中採取正確的行動。第二階段「以護沙行動,喚起民眾關注海岸變遷」為主要任務,每年透過辦理數場大小不一之「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喚起全國民眾一起關心台灣海岸變遷的困境,因為此項議題並非七股人或台南縣人能獨力因應與解決的。第三階段則以「建立長期監測志工隊」為主要任務,透過各式培訓課程及實地監測行動培訓志工,同時展開長期監測為七股海岸變遷留下往後之研究基礎資料,並藉此了解護沙之成效與後續狀況,亦對日益嚴重之海岸廢棄物做撿拾與統計分析,以利往後從源頭阻絕污染源。第四階段則設定為「串聯全國面臨海岸變遷之社區,建立資訊及行動網絡」。目前整個學習行動進行至第三階段,即將邁向第四階段。
社大行政組織之角色
在此一學習行動過程中,北門社大行政組織不僅作為一個平台,串聯整合各項資源,同時在組織與組織、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組織的合作過程,彼此相互支援學習,為同一目標攜手向前:
一、與台南縣政府的連結:由縣府負責重工具施作護沙工程,
北門社大動員志工參與需大量人力施作部份並執行教育
宣導工作;
二、與七股海岸保護協會的連結:社大進駐人員活化七股海岸
保護協會之運作,為協會注入新血,培養新生代,協助執
行專案計畫,共同執行護沙相關工作,協會則提供場地、
協助串聯社區居民。
三、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連結:環資會提供生態工作假期操
作經驗,協助活動網路宣傳,後續並與海保會合作計畫提
案及執行。
四、與民間企業的連結:透過民間企業的大型活動贊助及員工
參與,讓海岸變遷議題能更廣為宣傳,同時亦協助企業善
盡社會責任。例如:7-11好鄰居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合
作社等。
五、與公部門的連結:透過申請公部門計畫,籌措活動執行經
費,人員課程培訓等相關支出。例如:林務局林業計畫、
地檢署緩起訴金、教育部環境教育計畫等。
六、與在地社區居民的連結:對七股漁民來說,沙洲的消失是
攸關生存的問題,護沙是非做不可的事。因此在地居民除
參與護沙工作外,同時參與培訓工作坊,累積相關知識,
成為護沙行動之講師或小組長,社區媽媽們亦是最佳後勤
支援者,亦曾參與長期之監測行動。
七、與志工的連結:透過活動及課程的辦理,除吸引外縣市志
工參與護沙工作並將海岸變遷議題帶回給生活週遭的朋友
瞭解外,亦積極與國外相關組織合作交流,除工作人員互
訪,參與對方之工作假期外,同時引介不同組織與社區進
行交流對話。如: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協會、中國多背一
公斤、孟加拉微貸組織等。
透過上述的串聯整合,北門社大扮演了平台角色,串起了不同資源、組織與人,同時行政組織中的所有工作人員多多少少均參與在此一行動中,亦於行動中身兼多重角色(EX行政人員、護沙解說員、活動隊輔、志工、學員、講師…),在此北門社大工作人員不只是行政工作者,更必須是社區組織工作者,透過綿密的串聯,為七股的海岸變遷議題串起相互支持的網絡。
結語
「海岸監測與保護志工工作坊」若可作為社區大學之「卓越教學課程」,其最重要之因素係為該課程透過學習連結社區參與公共議題,而公共議題之參與一向是社區大學高舉之辦學精神旗幟,但對北門社大而言,影響最深遠應是該議題之操作過程,讓北門社大重新思索對「學習」之定義,跳脫社大對課程舊有之思考模式,如:固定學期、固定時數、學員與教師角色明確、按表(課程大綱)操課等。學習應該是一不間斷的過程,學習者與教學者角色界限模糊互換,唯有在彼此的交流、互動與對話過程中,產生了推動彼此向上的進步力量,對北門社大而言,不是社大要給在地社區(或學員)學習什麼,而是促進在地社區(或學員)決定要透過學習改變什麼、用什麼方式學習。在此一過程中,北門社大是一個陪伴的角色,是學習促進者,也是參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者。
附錄:〈北門社大在七股的參與歷程〉
》2005年12月 與鹽博館及海保會合作開設鹽海創意美食課
程。
》2005年12月與海保會合辦環境公民權講座。
》2006年8月 支援靜宜大學千里苦行,同時於龍山宮前召開反
濱南說明會。
》2006年10月 規劃「農漁產品加工社區產業人才培訓」課
程。
》2006年11月 協助海保會申請永續就業工程專案,研發社區
特色產品。
》2007年1月 參與縣府發動潟湖週邊村落的三百多名漁民志
工,以「牽手護沙」活動方式,共同完成長300公尺的竹枝
攔沙工作。
》2007年9月 召集第一次七股青年願景會議,邀請關心七股發
展的在地青年與團體共商七股願景,冀望經由該會議能吸納
更多關心七股未來的人才,並發展為七股人資訊、資源與意
見的交流平台。
》2007年9月 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舉辦「七股護沙生態工
作假期」。
》2008年1月 協助七股海岸保護協會經營七股旅店。
》2008年1月 結合在地志工對護沙成果進行監測。
》2008年3月 進行七股影像書計畫籌備,用影像紀錄七股。
》2008年5月 正式辦理「七股植生護沙生態工作假期」。
》2008年5月 協調社區配合辦理『千里步道台南試走』與『中
華電信在地小旅行』活動,成功將七股在地特色行銷出去。
》2008年7月 辦理護沙海廢監測工作坊。
》2008年8月 結合社區力量共同籌辦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淨灘護
沙活動,提高社區的能見度。
》2008年9、10月 結合國際志工青年交流協會與主婦聯盟持續
進行護沙工作。
》2008年10月 協助龍山社區發展協會提案樂齡學習計劃。
》2008年10月 協助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執行社區林業計畫。
》2008年12月 協助七股海岸保護協會辦理海洋學研討會。
》2009年全年 七股HAPPY流汗公益行(護沙工作假期)。
》2009年5月 海岸監測讀書會—地理資訊系統應用。
》2009年7月 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辦
之海洋自然保育學生夏令營活動。
》2009年7月 好鄰居清淨家園計畫~七股護沙守護家園,230
名青年志工參與。
》2009年8月遊學台灣~七股農漁產品加工體驗營。
》2009年10月 多背1公斤VS護沙工作假期,兩岸志工旅行交流
分享。
》2009年11月 社區生活地圖PPGIS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