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星期四的夜晚,台南誠品外頭飄著小雨,四十多位的老朋友、新朋友,一起與當過台南縣副縣長的曾旭正老師、莉莉水果店的李文雄老闆、曾擔任自由時報藝文記者的孫嘉穗老師、擔任過中央及地方都計委員的林峰田老師,以及成大研發長黃吉田老師,在這週的「新文化頭殼」講座,從不同的角度,逗陣來參詳參詳「城鄉再造」這個主題!討論農村經營、農特產,以及都會和農村的地景藝術。
不久的未來,縣市合併後,這些議題都是大台南的挑戰,也是轉機!且聽五位講師從空間的想像、政策的制度、文化與教育,以及不同的媒介或載體,來一一分享他們頭殼裡的東西!
水果當媒介,同時品嘗大台南的農村地景
李文雄老闆一開場,就開心的告訴大家,他花了五年時間,統計出台南縣市是全台出產水果最多的地方,也告訴我們這當中的地理空間因素。 並娓娓道來,他經營莉莉水果店後,最大的願景,就是當人們看到、吃到水果,就想到台灣、想到台南。如同,台南縣出產的哈密瓜,和台南市出產的西瓜,都有它們和這塊土地的關係,無論是栽種的方式、評比的活動,或是整個產銷制度的變化。李老闆也不忘提醒我們,這都是農民經過幾世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知識,以及不斷改良的努力與投入,才能使台灣變成現在的水果王國。
但,李老闆還有一個夢,期待台灣有一個農業的貿易園區,希望在縣市合併行後,這個農業的貿易園區可以坐落在林森路上的農業改良場,提供台灣各地農特產進駐,供應台灣各地的農特產給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
以文學地圖的概念,想像城市和鄉村的關係
城鄉的發展,空間的想像,其實可以很有趣!就像孫嘉穗老師告訴我們,彼得兔的作者,林徳斯霍,她的創作和莊園,在英國湖區不僅只於是個導覽可參觀的文學作品或場所,或是從了解她的生活起居和方式,思考整個環境如何影響她的創作,更重要的是看到她的作品如何回過頭影響英國湖區的地景。這不僅是文學在當地的一種保留過程,同時也是透過這文學作品,重新創造與詮釋在地的景色與地貌。這樣以文學串起一個城鄉的想像,孫老師也再舉了另一個英國的例子,莎士比亞的故居所在地,史特拉福。
史特拉福的每一個地方,都透過每一張地圖,重新想像,在地和每一個人與莎士比亞的關係在哪裡,如何讓莎士比亞和他的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走進小鎮的生活,讓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看到歷史流下來的內涵,當然這背後也需要國家文化政策的支持,透過不同的形式,讓當地人和外地來的人,甚至是連結全球的資源,一同探索不同的可行性。
當我們回過頭,思考台南保留過去文化古蹟的同時,也應思考新的文化元素,如何重構這個城市新的可能。
其次,孫老師也提到在縣市合併中,台南縣有自己的想像,台南市也有自己的想像。這過程中如何接起來,也許,社區營造和學術單位的大學,就可以是那扣連點,例如大學中的媒體相關系所,在縣市合併過程中的紀錄不只是紀錄,也在幫忙型塑共同想像的空間。因此,整個縣市合併,城鄉想像的過程,不同的人力資源和人才培育,如何透過媒介的連繫,把不同的環節扣連起來,也是我們在未來可以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閱讀全文 “新文化頭殼講座 城鄉再造 ~想到水果、想到台灣,想到鄉村,想到台南”
南方社大敎與學的風格與想像-北門社大
(本文發表於2010年3月29日,南方社大反思性教/學實踐工作坊)
南瀛鹽景探幽~導覽心得
文:學員鄭淑清 圖:北門社區大學
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在2010年5月16日辦了一個「南瀛鹽景探幽」活動,簡介上寫要藉由實地踏勘,認識鹽田結構,體驗鹽田文化,而且行程中包括了台區、中寮、頂山、青鯤鯓、馬沙溝、中洲、井仔腳、舊埕到蚵寮等地的鹽場,等於涵蓋了整個北門區。說來慚愧,身為鹽分地帶的子民,但對本地的鹽田文化所知其實相當有限,從小感覺好像就是七股和北門有鹽田而已,哪會有那麼多鹽場可看?基於一份好奇,又見有鹽鄉文史工作室的專家許献平老師講解,便報名參加了。
從早上8點半集合出發,到傍晚近6點結束,這一整天下來,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台灣有這麼一頁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鹽業歷史!很感謝許老師,從頭到尾、不厭其煩、鉅細靡遺的,把所有和鹽業相關的事物,從歷史背景、鹽田結構、作業工法、曬製程序、道具寮房、採集運輸、到鹽工、鹽警、鹽官的行政體系全都一五一十的做介紹和解說,我既佩服許老師的博學廣識,更敬重他的耐心和熱心。他說南瀛鹽景可介紹的點至少有200個,今天只能安排幾個景點,但是因為他介紹得太仔細了,連安排的景點都無法悉數跑完,實在是太遺憾了!
2010.5.12護沙監測
圖文:柳秀慧
時間:2010年5月12日 上午10:30
天氣:晴天
氣溫:31度C
風向:西北
潮汐:0.617m
沙丘高度:(單位公分)
1-1:102 8-1:178.5
1-2:71 8-2:176
3-1:80 原5:74
3-2:150 原6:164
5-1:65 縣1:123
5-2:91 縣2:134
7-1:140
夏日已近,氣候炎熱,大夥頂著炙熱的艷陽開始沙洲的測量工作,熱衷海釣的歐吉桑不在乎大太陽亦開始準備起釣魚工具了。
退潮時,海中消波塊與沙灘連結的沙地裸露出來,呈現一個又一個的半圓弧形。
人在海邊的活動製造了許多垃圾,這些東西丟棄容易但難以處理,人在大自然中更應該審慎自己的行為。
夏日的沙洲雖然酷熱難耐,但植物仍展現強勁的生命力,欣欣向榮的生長著,期待七股護沙志工隊也能像這些植物一樣,不畏懼惡劣環境,持續成長。
綿延的沙洲呈現一個一個新月型沙丘,風走過的路,留下美麗的足跡,邀請大家,為了保護這個美麗的地方,一起來加入七股護沙志工隊吧!
七股海岸與我
文/許佳琪
內海是我們小時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