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秋季班教師小聚

北門社大教師小聚~生命增能教學規劃工作坊

時間:2009年8月21日(星期六)下午1:30-17:15
地點:北門社區大學/佳里國中蕭壠大樓四樓會議室
規劃帶領人:方雅慧老師

流程表
時間              主題 /流程內容

13:30-13:40   校務佈達、行事曆、教師須知、期末成果展

13:40-14:10    吟唱河流之歌or秋之頌
                       哥德式濕水彩體驗 喚起內在經驗
                       秋季的心靈功課-勇氣

14:10-15:40    Section 1 行在光中,在教學中照見真我
                       ◎分享你在教學的角色
                       ◎分享你個人教學增能的經驗 分組討論
15:40-16:00    團體分享
16:00-16:10    休息
16:10-16:45    Section 2 用光照亮,你和我
                       教學如何支持學員的生命增能(「觀點轉化」的發展準備)
                       ◎ 學習內容/主題
                       ◎ 班級經營
                       ◎ 學習與生活的銜接(運用知識) 分組討論
16:45-17:00     Ending circle
                        色彩,給心靈的糧食~在飽滿中起航

雲林喜願麵包參訪

喜願麵包的滋味                  文/陳嘉雯
 (參訪日期:99/03/14)

       第一次吃到喜願麵包,是在兩年前在嘉義的農村願景工作坊。那也是第一次認識喜願麵包。因為它的起源,讓眼前的麵包除了食物本身外,更具有其他價值。以及它另一個背景-小麥契作。

     喜願麵包的小麥契作是一種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的合作關係,不需要白紙黑字的簽章蓋印,施大哥親自與農友口頭約定小麥契作,合作的關係就此開始。這樣的約定下,要承擔較高風險的其實是農民,如果,合作單位沒有依約定收購小麥,農友的收成將會功虧一匱,可能會以低價銷售其他通路或是無法銷售。然而,電話聯絡後立刻親自登門拜訪的施大哥,就是憑著熱情與決心打動農友。

     這一天,我們實地參訪位在雲林莿桐的喜願麵包店。那是一個採光充足的烘焙空間與用餐環境。當天正是公休的星期天,烘焙工坊只有排列整齊乾淨的器具,沒有工作人員也沒有麵包香,同行的每位夥伴失望的看著空無一物的麵包架。不過,正因為公休,負責人施大哥也才能帶著我們參觀喜願麵包產出的現場。

    學理工出身的施大哥,將理工講究的精密分工、標準化流程運用在經營喜願麵包上。製作麵包的流程都有明確的分工設計,甚至將很多容易產生危險的小細節降到最低。像是將麵糰攪拌器的安全護欄改良設計為只要打開護欄,攪拌器會立刻停止運作,並增加焊接護安全護欄的數量,縮小護欄間的距離。以及每種麵粉桶蓋與桶子間用線相接,就可以避免蓋錯桶蓋,用錯麵粉的問題。還有為了增加工作效率及降低線路在地上產生安全問題,則將線路設計於天花板,並配合活動拉繩靈活運用電線。這樣清楚明瞭的工作環境,除了考慮到喜願工作者的安全問題、工作效率更可以讓每位來到喜願麵包的工作夥伴能夠很輕易的學習上手。這樣充滿人性化的工作空間,難怪可以做出令人懷念的麵包。

    為降低成本,從沒請過麵包師傅指導的喜願麵包,所有麵包都是施大哥自行研發出的獨特口感,同時,也注入台灣農民、有機小麥契作這些健康與關注環境的概念。聽施大哥分享的過程中,他強調,他沒有那麼偉大,經營喜願麵包不是在做公益,如果沒有銷售利潤,怎麼有辦法生存下去。理想,是需要現實面的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他的確是在為台灣的農業、環境與喜願麵包的工作夥伴開創一個新的契機。那部份,就是感性的面貌。

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99年夏季教與學分享會

             ~豐富生命的學習旅程

         北門社區大學從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六年,在這過程中,不僅北門社大的工作團隊隨之學習並成長,同時我們亦看見老師與學員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所散發出的能量及對其個人生命內涵的轉變,因此我們邀請到幾位長期在北門社大教學與學習的師生,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們在教與學的歷程中,如何看見並面對個人內在生命的轉變。每位發表人的教與學歷程就如同一場美妙的旅程,誠摯的邀請各位親愛的社大師生們,讓我們一起來經歷這一趟景色豐富變化萬千的美麗風光。

 時間:2009年8月21日(星期六)早上9:30-12:30

地點:北門社區大學/佳里國中蕭壠大樓四樓會議室

議程表
時間                      議程/來賓

9:20-09:30      報到
9:30-09:40      來賓介紹 主持人:柳秀慧/北門社大主任
9:40-10:40      教師分享 報告人:
                             徐淑容/高雄旗美社大說說唱唱閩南語講師(20min)
                             邱英洋/北門社大義大利美食料理講師(20min)
                             邱美美/北門社大日本文化與生活日語講師(20min)
10:40-11:00   回應與分享 回應人:
                             何青蓉/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20min)
11:00-11:15   茶憩時間
11:15-12:00   學員分享 報告人:
                             黃雅琪/北門社大義大利美食料理學員(15min)
                             吳勝元/北門社大義大利美食料理學員(15min)
                             許秀英/北門社大有機農作社社長(15min)
12:00-12:20   回應與分享 回應人:
                             何青蓉/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
12:30-13:30   用餐

2010.07.05台北大學地政服務系護沙監測心得

圖文:臺北大學地政服務系_蔡承勳

時間:2010年7月5日 下午16:00

天氣:晴天

氣溫:34度C

風向:西南西

潮汐:將軍滿潮時間16:45,0.427m

沙丘高度::(單位公分)
1-1:69              8-1:176.5
1-2:100            8-2:139
3-1:121            原5:71
3-2:92              原6:176
5-1:74              縣1:129.5
5-2:51              縣2:115.5
7-1:111

        炙熱的七股,一行人頂著豔陽,手拿皮尺、記錄表,記錄著七股當地環境的變遷、記錄著一項人們對這塊重要的土地所進行的努力-護沙。
 
        這次是我第一次護沙,對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原來護沙還能分成那麼多種不同的型式,不只是我原本想的撿拾廢棄物。頂著高溫,聽說每次活動常常會有人中暑,大家便懷著謹慎的心執行這次的任務,我們照著表格上所要的點一個一個量,比起別組我們算起來還算輕鬆,很快的就完成了我們這次的任務,接下來我們和海廢組集合,看著一袋袋的垃圾不禁感到傷感,人們虧欠這塊土地實在太多了,大家也能夠藉由這次活動中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心,無疑是種正面的幫助。我想,透過木椿高度的測定,雖然只是眾多數據中的其中一筆,但是唯有一次次的監測,才能達到實質的效果,很高興我有機會能參予到這個部分,如果下次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參加。

大家七手八腳、全神貫注在監測
測量完高度後登記在表格上

2010.06.19護沙監測

圖文:陳嘉雯

時間:2010年6月19日 上午10:30

天氣:晴天

氣溫:36度C

風向:西南西

潮汐:將軍乾潮時間9:35,-32.3CM

沙丘高度::(單位公分)
1-1:105            8-1:177
1-2:79.5           8-2:140
3-1:94              原5:75.5
3-2:124.7         原6:167
5-1:52              縣1:137.8
5-2:91              縣2:121.4
7-1:138

        今天護沙監測加入新成員,有台南縣青年志工協會充滿活力
的11位高中志工以及長榮大學翻譯系的9位師生一起參與北門
社大每月的例行護沙監測紀錄。

        青年志工是第二次參與北門社大的護沙相關活動,去年7月北
門社大與7-11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百人護沙活動,有將
近50位的高中青年志工同學一起來參加。這次又有青年志工一
起參與,海岸護沙監測加入青年熱血的活力,是社大在持續護
沙監測所樂見的。

另外,因為長榮大學翻譯系將和七股壯遊點合作協助翻譯國際
青年旅行的活動,因此也藉由這次護沙監測了解七股壯遊的活
動現場狀況及內容。

 

         因為有充足的人力,這次的監測分為護沙監測
組及海岸廢棄物組及GPS定位組,各組都有社大工作
人員分別帶領同學們進行。

雖然當天天氣非常炎熱,沙洲的溫度高達36度,但
是工作的困難度不高,所以每位同學都可以在聽完
解說後開始動手護沙工作,也很快的都將分配的工
作完成。其中GPS組因為要定位竹樁位置,需要往
沙洲的北邊監測定位,相對付出更多體力和時間,
辛苦許多。

為了要減少海浪對沿岸衝擊所堆積的消波塊也讓海岸線開始呈
現連續的圓弧狀的型態,不是以前所看到的平直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