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公民運動的價值,是社區大學辦學很重要的指標

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

2017年12月5日,我從網路上看到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團隊投標輸給台南市的真理大學,感到難以理解。因為,多年來真理大學辦學的口碑向來不佳,北門社大的團隊優於真理大學卻輸掉了?究竟發生什麼事?是運氣不好?評審有問題?招標制度有問題?臨近選舉的暗盤交換?近年台南市政被民間監督,引發報復性的壓制民間自主力量?眾多說法,當然也就只能留在ptt爆料公社裡作夢或神啟了。

 

回想大約10年多前,我在環境資訊協會工作,籌辦生態工作假期,招募志工參與守護棲地的工作。在規畫時發現北門社區大學曾在七股進行保護潟湖外圍沙洲的工作,回想保護七股阻擋工業區開發的過往,我認為這是一件深具在地守護意義的工作。就此展開環境資訊協會和北門社大的合作,也完成了我的終身大事,娶走了當年北門社大的主任鄭秀娟(現任文山社區大學校長)。自我揭露我和北門社大公私之間的交錯關係,是因為我不敢說自己能百分百做到公正無私,只能試音盡量在理法情三者之間,分享我個人的觀察和意見。剩下的,就留給讀的人自行評斷。

 

就我對台灣公民運動的瞭解,社區大學是台灣公民運動發展歷史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他的意義和價值在於企圖以民間辦學的模式,跳脫師範體制的教育體系,將學習場域更直接的帶進社區,成為社區民眾生活的一環,而不是為了職業、學歷或義務而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樂趣,而且是在術業有專攻的精神下,彼此互相學習,而非單靠取得碩博學位或師培資格的人才能站上講台。所以,課程五花八門,講師各行各業。

 

既然社區大學的場域是更廣泛的在地社區,村里之間,而非侷限在傳統學校裡的教室,被視為公民運動的一環,而非就學就業的補習班,也不只是填補生活的才藝或養生班。尤其是企圖引發學員,關注公共議題,並付諸行動。對應台灣政府在2、30年前,普遍上抱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態度,除了廣告式的政令宣導,很少願意跟民眾說明政策,聽取不同意見或討論就更少。一般民眾即便有反對的意見,也多半敢怒不敢言,或覺人言微輕,或擔心有後遺症如秋後算帳…等各種狀況。社區大學就是想透過學習與參與,培養公民意識、態度與能力。

那麼,如何呈現及實踐其公民運動的價值,就成為社區大學辦學很重要的指標。

閱讀全文 “實踐公民運動的價值,是社區大學辦學很重要的指標”

不要讓北門社大招標事件變成大學社會責任的反面教材

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理事長蔡傳暉 2017/12/17

大學爭辦社大不是法令問題,而是倫理問題

私立大學爭取承辦社區大學的案例越來越多,最近真理大學參與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的招標案,原來創辦北門社大的在地團隊極可能失去續辦權,引發了全國各社區大學的強烈關注。多年來,北門社大深耕偏鄉社區議題、護沙護漁、地方創生的實踐行動,可能即將成為歷史,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被遺忘。

依照法令,大學有權利爭取承辦社區大學。大學是否可以爭取社區大學的承辦權,從來就不是一個法令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倫理問題。

甚麼是大學社會責任?

教育部今年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大學挾著龐大的資源紛紛搶進社區,浮現了倫理分際是否得當的隱憂。

筆者近二十年來實際參與社區大學的推動工作,同時也長期任教於私立大學(華梵大學),並擔任教務長多年,對於高等教育、社大發展有深度的參與。教育部去年開始倡議大學社會責任,本意是有感於大學的教學研究長期與台灣社會脫節,希望大學能關心真實的社會問題、在地產業、文化創新,進而帶動區域的創新轉型。大學社會責任的意義非常清楚,就是貢獻大學各院系的學術專業,解決社會存在已久的發展議題。教育部同時希望大學能夠結合民間團體,發展出良好的夥伴關係,共同攜手投入台灣社會的轉型與改造。

如果各大學把大學社會責任窄化為派一組熱心的老師「搶進社區」,甚至「不小心」占領了社區、壓抑了社區草根的力量,那就很諷刺了。

社大的在地基因是區域創新的催化劑

社區大學的學員、教師、工作者來自於草根社會,生於斯、長於斯,腳下的泥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終極關懷之所在,這是一種自然萌生的在地基因。北門社區大學長期關心投入地方發展議題,有很深的在地連結。我們不必否定真理大學對於台南在地發展的關心之情,但因此而剷除了既有的在地組織、在的基因,絕對是一個愚蠢的做法。

國人對於社會發展的停滯現象充滿了焦慮,台灣各地方都有其在地的發展瓶頸亟待克服,例如空氣汙染、就業機會不足。社區大學透過學習社群的建立、公民行動的實踐,參與地方公共議題,是區域創新發展很重要的催化劑。舉例而言,如果要以推動太陽能來打造綠能社會,那麼只有太陽能面板的專業研發,是沒有辦法讓家家戶戶的屋頂裝上面板,因為社會的集體行動牽涉極複雜的社區認同、生活方式調整、人際關係轉變等。從專業研發到社會實踐,必須有「社會設計」的整全思維,提出能涵蓋跨領域、跨社群的全方位行動方案,在此過程,社大的在地基因可以發揮催化、整合的作用。社大在節能減碳的環境保護推動中,並不具有專業技術的研發能力,然而社大的成員(尤其是學員)的行動參與,可以是專業成果能否落實於社區的重要關鍵。

大學不應以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壟斷資源

目前已有多所私立大學承辦社區大學,多數是為了拓展其推廣教育的規模。然而大學推廣教育單位本來就沒有任何限制可以開設成人進修課程,而且可以發給學分證明,具有競爭優勢。然而,社大不應是大學推廣教育的延伸與擴充,在倫理上大學實無充分正當性與一般民間團體爭搶社大承辦權;除非是在地社區力量薄弱,大學可以階段性扮演社區培力育成的角色,承辦社區大學。

在少子化危機的衝擊下,許多私立大學面臨轉型的迫切壓力。私立大學若能找到貢獻於社會的轉型方案,當然值得肯定,然而如果想要以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壟斷資源,注定會失敗的。舉例而言,如果某大學想要發展結合休閒旅遊的在地長照產業,此一方向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也可為地方產業創造特色;然而如果企圖從社區學習資源到長照機構經營,全面支配壟斷,那只會扼殺在地生機,無法長久。

從培力到育成:大學承辦社大的階段性任務

如果在地社區的力量處在尚在未充分發展的狀態,當地大學當然有責任協助地方開拓社區學習資源,在此情況下,大學基於對地方發展的關心,受地方政府委託投入社大的開辦是值得肯定的。以社區培力、協助地方產業發展為目標,讓社區力量逐漸茁壯,待有所成績之後,就應協助社區人士、學員、工作人員、教師等籌組經營團隊,接棒社區大學的經營權;此時大學功成身退,角色轉換為社大夥伴,繼續為在地發展攜手努力。

分享與共創:大學與社大的夥伴關係

社大運動即將邁入第二十年,夥伴們已在思考下一個二十年,社大能為台灣社會帶來甚麼樣的貢獻,「社大2.0」已是夥伴們念茲在茲的事情。過去我們很少探究社大與傳統正規大學的關係,在「社會責任」共同的定位下,我們期望社大與大學能夠發展為夥伴關係,而不是敵對關係。

因為USR計畫的關係,許多大學開始接觸社大,大學看到社大的工作團隊都會不禁感概,如果把社大的工作團隊挖到學校來,那USR計畫就會成功了,因為大學工作人員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習慣,很難像社大的草根工作者一樣自然融入社區。然而,挖角並不是我們期望的互動模式。

傳統大學裡本來就有許多熱心參與社區營造、關心社會議題的熱血教師,少部分教師或許也曾經參與社區大學的推動工作;社大的實務工作者也常有機會受邀,前往大學分享經驗或參與某些計畫。這些互動是正向的,可以再進一步加強。

在社大2.0之下,社區大學無法以一己之力,獨立完成日漸複雜的公共議題的實踐;即使是環境保護、食農教育的傳統議題,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與大學學術專業的合作無可迴避。其次,社大也必須透過與大學的合作過程,讓青年世代接觸社大,進而在未來成為社大的生力軍。

在社大2.0之下,傳統大學也必須貢獻其學術專業,融入社大的在地基因,讓專業成果真正實現在這塊土地上。

北門社大招標事件是我們反省大學與社大關係的一個起點,我們必須為台灣社會的創新轉型,攜手共創!

對不實謠言之說明

近日陸陸續續傳來許多對北門社大不實之謠言,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此公開澄清。

 

謠言一:北門社大的評鑑成績只算還好而已。

若北門社大在台南教育局的評鑑中,連續數年都拿優等只算還好,那麼今年(2017年)教育部對全國社區大學的評鑑獎勵,北門社大全國排名前13,由真理大學承辦的曾文社大排名前34

另外在全促會的全國社大代表選舉中,七席的常務理事北門社大被推舉獲得一席,這也是全國社區大學對北門社大辦學的肯定。

 

謠言二:北門社大在招標審查會的準備嚴重不足與其他投標者嚴重落差。

招標審查會是不公開的會議,各投標單位也不知道其他單位的審查情形,北門社大準備嚴重不足的消息是審查委員透漏的嗎?還是教育局透漏的?若不是以上兩者說的,那就是假造的謠言。但若是從上述兩者其中之一透漏,那更證明了這場審查大有問題,是行政不公呢?還是人謀不臧?

 

謠言三:已決標的案子再來談翻案,程序上不符。

在政府採購法第75條,招標過程有問題本來就可以書面向招標機關提出異議,北門社大按照法令程序提出異議,有何不符?

 

謠言四:用被收割的論述進行連署來期盼翻案,這樣做法落入民粹。

在北門社大的連署書中,我們談的是社區大學辦學理念的落實、社大師生需要穩定學習環境的權益,我們認為不妥的是經營岌岌可危的私校將社大當成救命解藥,我們要求的是重新檢視招標案審查結果的合理性,何來收割論述?將民主社會中民眾表達想法的理性連署講成是民粹,是羞辱了參與連署的北門社大師生與各界支持的民眾。

 

謠言五:北門社大工作團隊是因為換單位承辦才會招標失利。

北門社大向來秉持社大創校初衷,希望北門社大能由師生共治,以讓北門社大更貼近在地的需求,因此在取得原承辦團隊「財團法人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同意後,另由師生及原團隊董事長組成「社團法人樂活台灣協會」參與投標,原承辦團隊也派董事代表出席表示同意如此之安排如果審查委員了解社區大學的辦學理念,勢必會因此給予肯定甚至加分,但顯然多數審查委員不懂社區大學,顯見臺南市政府在聘任委員時有所疏失。

 

謠言六:北門社大工作團隊在簡報時表現出不積極跟傲慢的態度讓委員覺得不高興。

審查委員應該是依事實判斷社大辦學成果來評定成績,若委員是依個人情緒裁定審查結果,這已是不適任委員了,再次顯見臺南市政府在聘任委員時有所疏失。

各位曾與北門社大工作團隊接觸過的朋友們,我們會以不積極跟傲慢的態度面對大家嗎?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有公斷。

為北門社大聲援~我有話要說

全文:

夜裡收到一份令人錯愕的消息,連續多年辦學優等的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在本次台南市社大招標評選中,分數位居第二,幾乎確定無法在明年繼續承辦社大,這對於十幾年來在鹽分地帶經營的團隊,還有全國腳踏實地努力經營社大而言,無不是一場嚴重的打擊。

北門社大的歷史非常悠久,是蘇煥智縣長任內從原有的縣政大學進行轉型,當時的臺灣社會,原台南縣正在進行反濱南工業區運動,社大運動也正在各地風起雲湧,當時蘇縣長看上了這股力量,在考量北門社大設置時,就積極連結地方組織一起來推動,除了邀請七股海岸保護協會陳昆和先生擔任校長,更從台北文山找來嫻熟社大運作的鄭秀娟和柳秀慧來共同協助推動社大。在推動北門社大後的一年,縣府更透過社教E起來等計畫,挹注北門社大許多資源,北門社大也在當時相關資源挹注下,紮穩辦學腳步。往後的幾年,北門社大除了積極在鹽分地帶辦理課程,更推動七股海岸護沙、漁夥部落等計畫,更因此為地方培育了許多優秀的青年人才。

閱讀全文 “為北門社大聲援~我有話要說”

2017.12.02海岸監測

記錄人:謝美鈴
時間:2017年12月02日上午9點30分
參與夥伴:李翊瑄、杜靜怡、郭家寧、蔡晴文、許成瑜
天氣狀況:多雲,風大
氣 溫:攝氏23度C(現場測量)
風 向:北北東
潮 汐:入流 16:36 退流22:48 流量:大
風 速:4.4-5.9m/s

 

終於進入比較像冬季的天氣了,而沙洲的地貌又比上個月有更大的起伏。

閱讀全文 “2017.12.02海岸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