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南台灣農村社大另類香港學習之旅~TC2 cafe workshop

記錄時間:2015.8.4

記錄地點:TC2 cafe workshop(太子柏樹街23號)

參與人員:秀慧、正揚、昭男、王泳、阿池

記錄者:秀慧

        8月4日午後抵達香港,在Hoho Hostel放下行李稍做休息後,隨即出門赴約。此次主要是正揚約了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王泳執行長碰面,邀請我跟昭男一同前往。正揚提到未來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將有大學生到旗美社大見習,因此趁此次來香港的機會與王泳執行長交換一些想法。

        在太子地鐵站與王泳執行長會合後,約步行3分鐘到達TC2 cafe workshop,沒想到平常日午後的咖啡店仍然高朋滿座,王執行長介紹這是一家前任媒體人開的咖啡館,時事氛圍濃厚,是旺角區重要的文化據點。這家店大概有點類似台灣的文青咖啡店,店內擺放一些香港社運的相關訊息,一些香港的社運人士也是店內的常客。

        剛坐定點完餐,在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負責學生實習交流的阿池也到了。大家稍微聊了一下關於公民中心的學生到台灣實習的狀況與規劃後,王執行長分享了她對香港社會一些問題的觀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居住的問題,香港的地產由四大建商掌控,炒高的房價讓香港年輕人無力購屋,就算買了房,房子空間也極度狹小。王執行長舉了一個他朋友的例子,三房的公寓其中一間房,房間門一打開只能直接上床。

閱讀全文 “2015南台灣農村社大另類香港學習之旅~TC2 cafe workshop”

2015南台灣農村社大另類香港學習之旅~參訪心得

文/柳秀慧

         正如同這次的旅行名稱「 2015南臺灣農村社大另類香港學習之旅」,讓我果真看到了不一樣的香港,也讓自己對香港有了另一種面向的理解,不再是觀光客看到的消費購物的香港,新聞報導中的雨傘運動也不再只是一場有點疏離感的新聞,感謝正揚費心安排了這場學習之旅,讓大家對香港社會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與感受。

        這次的行程主要拜訪了幾個地方:TC2 cafe workshop、天水圍社區、天經地義館、郊野公園、《Breakazine》雜誌、馬寶寶社區農場、大澳漁村棚屋與PCD (Partnership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社區夥伴』),在這些拜訪過程中認識了一些香港從事社會運動的朋友,讓彼此的經驗有了許多的交會與激盪,每一場的拜訪都讓我有許多的學習。第一天在TC2 cafe workshop與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王泳執行長的會面,讓我對香港的社會問題有了一些基礎的認識,也讓我在未來的幾天行程中能迅速的進入香港朋友或與各NGO組織談話的脈絡中。

閱讀全文 “2015南台灣農村社大另類香港學習之旅~參訪心得”

2015南台灣農村社大另類香港學習之旅~香港郊野公園

行程主題:香港郊野公園

記錄時間:2015.8.6

記錄者:秀慧

        這次的參訪行程中會特別安排「香港郊野公園」,主要是正揚看了劉克襄的「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一書,書中提到劉克襄在香港的郊野公園的風水林中找到媲美日本里山內涵的鄉野環境,同時也想多了解香港郊野公園的相關制度。感謝Hostel主人Maggie &Spencer的熱心連絡,找了Hugo(鄭文健)幫我們規畫了路線,而能有機會走了這段香港郊野公園的山徑,這是一般人到香港很少會去的地方。

        當日一早出門搭了地鐵又轉乘紅色小巴士,在巴士上看著沿路景色,從無限迴圈的爬坡與山景後,終於抵達了西貢碼頭,出現眼前的竟然是一片海洋與穿著短褲夾腳拖拿著泳圈的大量遊客,這是個酷熱的豔陽天,全副防曬登山裝備的我們好像到錯地方了,原來還要轉乘九龍巴士94線到北潭坳。

        抵達登山口附近的小涼亭,大家先做自我介紹,除了這次參加另類香港行的南台灣組織外,還有Hostel主人Maggie &Spencer,以及他們的兩位朋友依萍跟Steven,Steven是Maggie在教會認識的中國年輕人,依萍則是原本從事NGO的朋友,現在同樣離職準備開始種田。其他就是協助這次登山的志工,領隊Hugo是一名中學教師與Maggie是在香港中文大學「流動學校」計劃中認識,因為此行人數眾多Hugo又找了「流動學校」的志工支援,有德仔、YB、Abel,其中Abel已有三、四十年的登山經驗,是位登山老將,也特別重視登山安全。

P1070199

        相互介紹結束後,Hugo為了讓參與者更清楚郊野公園的現況,特別說明了一些郊野公園的歷史脈絡與現今面臨的挑戰跟大家分享。香港郊野公園是指由香港政府將市郊未開發的地區劃出,做為康樂及保育用途的公園,大概類似於台灣的國家公園。香港郊野公園的成立須從1966年至1976年間在中國發生了文化大革命說起,這場革命運動促發了香港社會運動的興起,殖民香港的英國政府因此改變了對香港的統治方式,承諾給港人安居樂業的生活,因此有了公屋政策、9年義務教育及為了提供娛樂活動的郊野公園,但仍是管理思維主導政策的運作。

        香港的綠地覆蓋率約有75%,而郊野公園則佔有約40%土地面積,但郊野公園內有許多的「不包括土地」(enclave),即是當年劃設郊野公園時將原居民保留地排除在外之結果。而這些原居民的村落隨著香港經濟發展而農漁業凋零,年輕人離家到城市發展,村落和農地逐漸荒廢,因此近年發展商開始覬覦郊野公園中的「不包括土地」。原居民保留地須從原居民的「丁權」說起,香港在1967年剛經歷過一場由香港左派對抗香港政府的運動,而1970年代開始香港英政府計劃發展新界,因此需要新界居民的支持,故在法律上給予原居民的身分,並給予許多法律上的特權,最明顯的就是丁權。

         丁權是指年滿18歲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以一次無需繳付地價,建造一棟3層樓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的丁屋,以目前香港的房價計算約值3~9百萬港幣,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非常令人羨慕的特權。丁屋地涉及新界原居民的權益,這些原居民男丁擁有丁權,政府會保留地讓他們建屋,就算他們不建屋,也可以把丁權賣給發展商獲利,因此近年郊野公園內發生了土地原貌遭到破壞的情形,環保團體及登山人士想減緩郊野公園因不包括土地發展帶來的破壞,但擁有業權的原居民認為這影響了自己合法的權益,這兩種對立衝突的立場,在香港社會引起很多的關注與討論。

        在簡短的介紹讓大家對郊野公園有些概念後,我們分成3小隊起程出發,考慮到我們這一團均非專業登山者加上天氣酷熱,Hugo規劃了較簡易的行程,一段不到10公里的山徑讓大家體驗,路線為:北潭坳→赤徑→赤徑碼頭→黃石碼頭(搭船抵達),這段路徑行經了第五段的麥理浩徑,麥理浩徑總共有10段,我們走的是適合全家老小共遊的路段,因此步道設施為顧及可親近性鋪設了許多水泥路,但也因此顯得過於人工化。有趣的是在沿途見到許多自由行動的牛,早期香港農村依靠牛隻協助耕田,但隨著經濟發展農業衰退,耕作的牛隻被棄養,變成流浪牛後依然持續繁衍,數目不斷增加的牛隻超出環境的負荷,形成另一個社會問題。

P1070296

        雖是短短10公里的山徑,但沿途經過一座200多年的村莊,村莊已廢棄多年,附近還有一座荒廢崩塌中的教堂,聖家小堂建於1867年,教堂裡住著一位老伯伯,對於我們的到訪原本很不友善,但一聽到我們是來自台灣,態度立刻180度大轉變,親切的邀請我們進入教堂參觀他的維修成果,還拿出報紙報導他僅靠一己之力維修教堂的文章與我們分享。老伯伯一生的經歷很有故事性,可惜我們有時間的壓力須趕著與其他小隊會合,無法跟他深聊,僅知老伯伯的父親是共產黨的忠貞信徒,因此老伯伯在小時候就被父親送到中國,但在中國的成長過程非常的艱困,成年後想盡辦法終於回到香港生活,老年後的他為感念這個地方對他的照顧,因此留在這荒廢的村落整修教堂。

P1070287 P1070290

    中午在涼亭簡單地野餐後,折返赤徑碼頭搭船的路程上,我們看了一下紅樹林,彼此分享了台灣與香港紅樹林地異同,香港有8種紅樹林(欖李、銀葉樹、白骨壤、老鼠勒、蠟燭果又稱桐花樹、海漆、木欖、秋茄又稱水筆仔)比台灣的紅樹林品種更加豐富。紅樹林行程結束後就從赤徑碼頭搭乘私人小艇(要講價)到黃石碼頭,在附近可遮蔭的樹林中各小組分享了對郊野公園的觀察後,各社大致贈禮物感謝香港朋友協助我們體驗這次豐富的郊野公園之行,這次行程就在大家相互合影留念後圓滿結束。

P1070327 P1070337

P1070371P1070378

2015年大地藝術季&水與土藝術季心得分享

分享人:杜靜怡

 上一次日本行是2012年的里山里海見學行,隔了兩年,今年正好遇上三年一次的大地藝術季,擇日不如撞日,雖然荷包勒得有點緊,還是抱著出去走走看看的心態出國了。

 

第一天下午抵達成田機場,要前往新潟的住宿地點需要5-6個小時的車程,中間還停了兩次休息也經過了東京,而隔天才是參訪行程的開始。8/2-3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的走訪,展場分布在各處所以一路以巴士移動到定點參觀,有在室外的農田、樹林,也有磚廠改建的展場、廢校或者老房子,其中「最後的學校」、「繪本與樹木果實的美術館」兩個展區都是廢校再做運用,但兩者有不一樣的感受和創作,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和和 Jean Kalman在舊東川小學創作的「最後的教室」,一進入展場,一樓飄來稻草味、電風扇擺設以及燈光的照射,經過了昏黃的長廊、到了二樓聽見心跳聲,三樓則是白布上一排排亮著日光燈的透明箱,封閉的空間讓一種奇異的感受更加的強烈,和想像中小學的感覺大相逕庭,讓我回想起了日本「學校怪談」的電影場景,對比繪本與樹木果實的美術館,藝術家與學校的三個小學生共同發想和創作,使用漂流木、著上五顏六色並做出各式各樣的型體,整個空間是明亮又多彩多姿的,兩者的藝術作品都在廢棄小學中發酵,卻也反映出鄉村青年出走、小學人口減少而導致廢校的現象,看見令人安慰的是,展場中有一部分由當地人擔任志工,也有人在展場外擺醃製小黃瓜的攤位,讓人感受到的是,藝術季至少不是與在地脫節,聽說大地藝術季在一開始是不受地方民眾的認同,但慢慢地透過藝術季期間所帶來的漣漪也有些影響,讓我覺得藝術呈現了什麼東西或許不是重點,重點在透過藝術連接人與人的互動,才是最珍貴的地方!

閱讀全文 “2015年大地藝術季&水與土藝術季心得分享”

104年社團培力工作坊

活動:104年度社團培力工作坊

時間:2015/7/26

地點:旗山文化園區

記錄:杜靜怡

 

這次由北門社大規劃社團培力工作坊,讓社團互相認識也藉此與其他社大社團交流,達到學習也互相鼓勵的目的,首先由郁婷介紹旗美社大的課程和社團,有一般性課程、社團性課程以及自主性課程三類,例如:同好和聚會性質所組成的日本文化同好會,從在八八風災後協助地方居民申請補助相關表件的法律服務社等,發展出不同樣貌班級與社團,而目前自主性社團共有九個,這次邀請旗美社大兩個社團,分別是喜悅山水社以及咖啡生活學的社長來和北門社大社團分享經驗和困境。

閱讀全文 “104年社團培力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