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學習不私藏-秀慧

        翻開2010的紀事簿,這一年北門社大在年初及年底產出了兩份論述,雖然撰寫的過程中大家都很痛苦,但事後看著這些文章,覺得北門社大真是個不錯的團隊呢,至少我們一起寫了些東西出來,而這些論述亦是北門社大要讓外界如何界定我們的一個重要依據。年初的護沙行動學習論述,說明了北門社大對於學習的另種思考,之後總會在一些見面的場合陸陸續續有朋友提到那次工作坊中他們對北門社大的深刻印象。

        而年底大家再次共筆寫了「教與學記事簿」,這篇我更覺得有價值,這是我們團隊這一年來,實實在在的參與其中,最真切的感受與反省,而我們不避諱勇敢的寫出來公開發表,這表示我們團隊的內在與外在更接近了。或許每年一起共筆寫一篇當年的發展議題亦是不錯的方式,這有別於個別的撰寫,是更有價值的集體探究與反思,逐年的累積必將成為北門社大的重要資產。

        今年正式到高師大成教所上課,很感謝夥伴們的支持,在人力不甚充裕的狀況下,仍可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去上課。但我想我太常把課業的焦慮帶到辦公室,對於當初企圖想「型塑出北門社大對工作人員進修學習的支持模式,創造出讓更多的工作人員願意持續自發性學習的工作環境。」反而是帶給大家負面感受的吧!所以未來一年我的”功課”仍是要學習如何在課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也要請大家繼續支持囉!

        最後今年最深刻的影響應該是人事的問題吧!至今我仍認為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式,但我也接受自己的能力只能處理到這個程度,而這些經驗都是為了讓我們往後在面對類似的狀況時,能讓事情有更圓融更妥善的解決。珍惜相處的每一刻,至少是我們現階段可以做到的,有些夥伴要離開了,但我總是相信「四目若相交,總會相逢無數次」,希望不管留下或離開的夥伴們都有感受到是被支持與祝福的。

2010學習不私藏-湘怡

        2010年是進社大後遇到大轉折的一年,轉折是大灣社區的經營遇到了須要突破的瓶頸;轉折是我考上了研究所…

        人生的轉彎處,或許可以看見另一番風景。回顧99年發現,99年是充實的一年,很感謝社大的同事們,一路以來的支持與協助,讓我能有更大的視野去看待社區經營的角度與方法,一直記得美鈴與我分享三協的經驗,這也稍稍安撫了我在經營大灣社區那種失落與無奈的心情,社區經營並非一蹴可幾,有可能會愛到成傷,也有可能努力了好幾年終於換得一點點的成果,但我也認為,大灣社區在執行學甲鎮樂齡計畫所碰到的這些困難點,可能也是其他社區所會碰到的難題,這也讓我對於社區的經營有了一層新的體悟,提醒我下次應該多注意哪些面向。


        前幾天做了組織風格測驗,我的象限移動到行動型,美鈴為我下了個解釋是:過去的情感包袱太多,讓我發現我需要理性點去看些事情。這樣的說法讓我心有戚戚焉,在經營大灣的過程中,發現到他們存在有的難點,例如電腦文書能力,而我卻以為他們對此真的無能為力而將工作扛在自己身上,一年下來我發現社區已經把我的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同時身兼輔導者、執行者與行政工作者的角色讓我了解不能繼續這樣下去,如此不但我會身心俱疲,社區也不會進步。在與辦公室訴說我所遇到的困境後,那場樂齡志工的焦點座談,終於讓理事長看到志工能夠運用的部分,應該好好運用志工,而非擔心讓志工做太多事情,讓志工們知道自己在這個團體裡是可以貢獻的。而我也明顯感受到自己角色的轉換,目前樂齡的許多工作都交由志工來操作,雖然時常還是會接到理事長求救的電話,但當我把自己的角色拉高一層,就如同教與學的世界課程中雅慧老師提到的,把自己當作是教學者的角色,去教導志工、社區幹部學習如何自己摸索時,那種成就感來的更大。但儘管是如此,對於大灣社區還是會感到擔憂,因為這群志工是來自學甲各地,非大灣社區民眾,待樂齡計畫結束,是否一切還是會回到原點?


        另一個轉折,是即將要回到學校繼續念書,研究所一直是自己人生規劃中的一部分,很謝謝辦公室總是支持大家持續不斷地學習,也安排許多進修成長的課程,雖然在這當中偶爾會感到挫折,因為成教領域畢業的學生,在成人教學的領域中好像被賦予光環一般,只能感嘆自己大學時期沒有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才會在許多場合無法發表自己專業的領域,期望在回到學校進修後,自己能夠有自信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三年多來,北門社大讓我從一個初出社會不知人情世故的新鮮人,到現在有了一些實務經驗的累積,這些都是我很寶貴的經驗與回憶,謝謝你們~:)

東港溪實習心得報告

文/蔡文凱
97年就有到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實習的計畫,因執行勞委會多元就業計畫,實習的計畫
因此暫緩。原以實習計畫就此打住,但是在98年暑假後又提起實習這件事,後來決定還
是到東港溪1個月,但是最後卻是花了近2個月的時間。
其實在決定這件事之後,雙方沒有很多的討論時間,只經過一次的組織拜訪,就我觀察
,對於為何要教換工作人員這件事,仍有許多工作人員搞不清楚吧!
到東港溪之前,自己在網路上搜尋一些相關資料,當作對東港溪這個組織的瞭解,並且
擬定一下自己到東港實習的目標。當初設定的議題有三項:
1.田野調查
2.如何操作河川的議題
3.社區營造—與社區的溝通、與師資的溝通
希望能就這三個議題去瞭解東港溪的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