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社大虱目魚手作課程招生中

認識台南人的家魚
~北門社大虱目魚手作課程招生中~



        虱目魚是台南常民飲食文化的重要元素,亦是台南沿海地區的重要產業,故常被稱為是台南人的家魚,今年春季北門社大開設一系列虱目魚相關課程廣受好評,許多學員在課程中第一次親自體驗殺魚、製作魚乾、炒魚鬆等等貼近生活的手作學習經驗,也因此發現動手做亦是了解在地產業文化的好方法,積極要求北門社大再開設相關課程。

        北門社大爲回應學員需求,故特於100年度秋季班與篤加社區合作,共同規劃一系列更精采豐富之虱目魚手作課程,希望藉此能為在地的飲食文化留下紀錄。課程內容以虱目魚飲食為媒介,實地走訪社區魚塭捕撈虱目魚,虱目魚嚐鮮、思慕餅及相虱丸動手做並搭配社區耆老解說虱目魚業的百年風華及此產業特殊的管理及買賣行規,讓學習更豐富有趣。

        課程時間為9月17日(周六)、10月2、9、16、23日(周日)上午九點至十二點上課,上課地點主要位於七股區,推廣課程學費五百元,名額限20人。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洽詢電話:06-7236483。

第一次的護沙監測心得

文 / 謝宜岑(2011.07.13)

7月13號去七股踏查,當我看到的第一眼只有四個字:一望無際。

我們往南方走去,有一個地方是我們專門拍照七股潟湖海岸線的地方,藉由這個動作,我們可以知道七股潟湖每月每年的海岸線變化。拍完之後我們便往回走,我們分了兩組,分別是護沙組與海廢組,我則是被分配在護沙組。一開始看到粗細大小不同的竹子插在沙裡,而且還有好幾排,讓我十分困惑,經過美鈴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那個叫「編籬護沙」。編籬護沙的作用竟然可以把季節風吹來的沙子留下來,而且成效還不錯,讓我覺得非常欣慰,因為總算可以為我們的自然環境盡一份心力了。

測量竹子長度的過程中,雖然沙子的高度沒有每個地方都有進步,但是當然大部分還是有不錯的現象,甚至有一排的竹子被淹沒了一半,讓我感覺好興奮,心裡想著,護沙監測這個動作還是有幫助的。但是很特別的是,似乎只有馬鞍藤那類的植物可以生長在這麼乾燥的地方,果然有不同於一般植物的旺盛生命力,至於其他動物跟鳥類好像不常見。

閱讀全文 “第一次的護沙監測心得”

七股護沙監測初體驗

文 / 邱翎溦 (2011.07.13)

7月13號第一次跟北門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來到七股護沙監測,在來之前,小藍再三的提醒我們要做好防曬措施,最好是戴可以遮住整臉、露出眼睛的帽子跟雨靴,於是我跟宜岑全副武裝的上了佳琪的車子,出發往七股頂頭額汕囉!

一下車就隨著工作人員走在漫長的沙灘堆裡,地上可以看到一些在沙灘中默默生存的植物,美鈴特別告訴我們不要踩到它們,因為其實能生存在這酷熱的沙灘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看著它們堅忍不拔的生命力,確實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不久,我們來到了一個觀測站,聽著美鈴仔細的教導我們如何拍攝海岸線和拍攝的用意,原來這是用來測量海岸線的變化,由於頂頭額汕的沙子量漸漸消逝和海平面的升高,導致現在沙洲所剩的面積逐年減少,所以才要做護沙的活動,為這片海灘盡一份心力。
閱讀全文 “七股護沙監測初體驗”

2011.07.13護沙監測

紀錄人:林幸姿
時間:2011年 7 月 13 日 10 時 00分
天氣狀況:多雲時晴有風
氣溫:29度
風向:南風
潮汐:將軍 乾潮 01:42 0.28
攜帶工具:■溫度計 ■量尺*2 ■測量樁衛星圖 ■筆 ■相機 ■上次監測紀錄

測量沙洲高度:(單位公分),( );為本次測量減上次測量之高差;當數值為負時,表示沙子增高

1-1(中):71 (0 )      6-1(中):36 (-5)
1-2(東):53 (11)    6-2(東):47 (28.2)
2-1(中):63 (10)     7-1(中):111 (-0.5)
2-2(東):94 (-16)    7-2(東):105 (29)
3-1(中):90.5(5.5)  8-1(中):130 (-4)
3-2(東):123 (34)   8-2(西):126 (5)
4-1(中):73.5(8.5)  G1 (中):27 (21)
4-2(東):78 (26.1)  G2 (東):可能埋沒
5-1(中):70 (-3)
5-2(東):88 (19)
※(中)表示為位置在中間的竹樁,(東)是靠東邊的竹樁,(西)是靠西邊的竹樁

 

監測當天的天氣時晴多雲有風,有一點涼風但也讓人不覺得太悶熱。這次監測增添幾個新個夥伴一個實習生加上二個工讀生和一個成功大學來的研究生。

clip_image002[4]

閱讀全文 “2011.07.13護沙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