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Bangladesh,記憶中它只出現過在高中地理課本上,一個讓我覺得陌生到不行的國家,而她也從來沒在我的「出國旅行」名單之列。因為一本書,讓我很想到這「很窮」的國家去看一看。
五月底,在北門社大舉行《窮人的銀行家》讀書會,有人為尤努斯教授打造無貧世界、一步一腳印的精神所感動、有人好奇葛拉敏銀行如何訓練員工進入鄉村與窮人一起解決貧窮問題、有人想了解婦女被培力的過程……,而我,其實想得很簡單,除了想見識這個陌生國度不同文化之外,我想實地去看看這個國家究竟有多窮。
書中提到,孟加拉喬布拉村42戶人家因為沒有27美元,陷在貧窮的泥淖中無法翻身。27美元折算下來,不到台幣一仟元,平常買件衣服、三五好友吃一頓飯…,花費可能就超過這些錢。「孟加拉有80%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這樣的數據及書上描述的狀況對生長在還算富裕的台灣的我來說,根本無法想像也有點難以置信,所以我想實地去走走,去看看這所謂的「未開發國家」究竟如何。我想這些人一定是太窮、太苦了,也許就像台灣話形容的那樣:「窮得快被鬼抓走了」,才能激發出強烈的脫貧意志;只要有一丁點機會,他們就不會輕易放過!
行前,穆吉(孟加拉人,《窮人的銀行家》譯者曾育慧的先生,協助規劃此次行程)就告知在孟加拉會看到許多乞丐,並交代我們千萬不要給他們錢,因為只要給了其中一個,其它乞丐就會蜂湧而上。十天行程下來,從孟加拉機場辦妥入境手續準備搭車進入達卡市區開始,在機場外圍、街上、飯店門口、旅遊景點、大學校園、甚至車子川流不息的大馬路上,總是可以見到或多或少的乞丐,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更有「小孩抱著小孩」向路人乞討。這樣的場景談不上怵目驚心,卻是令人百感交集。想拿出幾塔卡給這些小孩,讓他們暫時獲得溫飽,但穆吉卻阻止我們;如果我們拿錢給這些小孩,等於就是「助紂為虐」了。原來這些小孩在此時應該是要去上學的,如果我們給了錢,他們的父母只會視他們為搖錢樹,未來只會要求他們一直出來乞討,更不可能讓他們去受教育了。
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在台灣可以受教育、生了病可以到醫院求診、受到不平等待遇就可以去申訴、女性能投入職場工作……是有何等的「幸福」;這些「待遇」,對於孟加拉的女性來說,可不是這麼「理所當然」。就教育來說,在台灣,不管男女,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記得國小的社會課本上就告訴我們:「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但在孟加拉,這對女性來說可是件「奢求」的事。
在孟加拉的公眾場合,鮮少看到女性。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聚在路旁聊天的、在商店裡買東西和賣東西的、餐廳及飯店的服務生…,清一色看到的幾乎都是男性。你或許和我一樣想問道:那女性都跑哪去了?孟加拉是一個父權為主的社會,女性是很沒有地位的,甚至因為嫁女兒要附嫁妝,女性更被視為是賠錢貨。女性都只能待在家中從事一些低生產性的工作,她們甚至不能到外面拋頭露面。這一刻,我才體認、意識到大家在爭取的「女性自主權」是怎麼一回事。
抵達孟加拉的第三天,因為眼睛痛所以找了一家眼鏡行附設的眼科中心檢查眼睛,費用300塔卡,折合台幣150元,對於我們來說當然覺得很便宜,但對平均月收入僅有七、八仟塔卡的孟加拉家庭來說,這可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陸續幾天,大家因為水土不服及旅途勞頓,身體紛紛出現不適,適逢參訪GK人民醫院,以便宜的費用看了診拿了藥。聽大家聊起,才知道原來台灣的健保制度在全世界可算是相當先進的。在台灣,不管是富裕或貧窮,生了病只要攜帶健保卡及百元鈔,就可以上診所看病吃藥;但在孟加拉這種貧窮、醫療資源又相對缺乏的國家,生了病可能沒錢求醫也無處求診,人民生命是飽受威脅的。在台灣,小朋友因為營養過剩要送到減肥班減重;在孟加拉,兒童卻遭受因營養不足而死於腹瀉及腸胃毛病等問題。一樣是地球公民,為何有如此大的差別「待遇」?
雖然孟國有許多條件不如其它國家,但換個角度來看,也許像這樣低度開發或未開發國家才是幸福的吧!在孟加拉,國人很少使用塑膠袋:去市場、超市買東西,他們會提供棉線織成的網袋(類似台灣裝蕃茄或蒜頭的紅色網袋)或一種近似紗布縫成的「布袋」給消費者使用;一些湯湯水水的食物如優酪也是用僅是粗胚的陶碗來盛裝,使用一次後便敲碎丟掉回歸大自然(因為是粗胚,毛細孔粗大,清洗不易)。這些環保的舉動,令我有點詫異,沒想到在這所謂落後的國家,卻有如此先進的作法。
科技的進步的確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也給環境帶來相當大的迫害。過去許多國家為了經濟發展犧牲了自然環境,現在卻得花更多的人力、物力、精神來拯救,卻還不見得可以彌補得回來。葛拉敏銀行推廣太陽能發電,他們直接用最先進的科技為孟國帶來電力,彷佛先進國家就是他們的實驗室,幫他們篩選出最合用的產品。省略摸索的過程、又可避免錯誤的發展政策,這樣,何嘗不是一件幸運呢?
每天的行程再滿、身體再累,青年團成員和業師一定花一至二個小時討論每日所見;透過討論,不僅讓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了釐清,讓我收穫更大的,就是可以聽到每個人不同的見解;大家相互分享及補充,讓這次的參訪行程不只是走馬看花而已。這次的成員,都是在社大圈工作的伙伴或是曾在社大圈「打滾」過的,除了聊聊八卦,大家互相討論社大的經營或是分享在社大工作的心情,彼此切磋交流、打氣加油,這種感覺是相當棒的,也是這次旅行另一個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