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一週10/6~10/10

10/6

下午三點從台南市出發,從台南市經七股前往佳里,在佳里鎮繞了半小時後,終於找到了北門社大。到了之後秀慧先帶領認識了環境與校門口的邱先生。晚上就跟去了三協里協助「藝霞年代」的紀錄片與座談。
由於投影機出了點小狀況,在等待機器的過程中,因此有一點空檔時間做了點小觀察。晚間參與的人大多為三協里社區的居民,有一位則是社大的學員,有一位是看到派報中的社大宣傳文宣而來的。在等待的過程中有一位社區媽媽正在編織塑膠繩所做的提籃,以她的速度,平均一天就可以編織出如菜籃般大小的提籃。那如果這個媽媽運用當地特有素材編織,是否可以創造出另一種獨特的社區產業呢?
而晚上播放的「藝霞年代」主要的紀錄對象是從1969-1985間風行台灣的藝霞歌舞劇團,藝霞創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創辦人王振玉的妹妹王月霞因為看了日本東寶的來台表演,因而創辦藝霞歌舞劇團,進而整個家族一同投入經營。
在課程後的座談裡,剛好有一位現場的社區媽媽談到她曾經參與過類似的歌舞劇團,她提到:以前都需要自己製作服裝,練習,過程中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心酸面。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一週10/6~10/10”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五週

不知道為什麼,這禮拜飛快的過去了,都只剩下一些殘留的印象。這週協助找尋了一些北門區淹水時的資料。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到幾件事:

1.目前各縣市政府的淹水資料還是沒有完全彙整,也沒有一個清楚的管道
(政府的莫拉克網站)
2.台南縣政府的重建資料,幾乎是集中在受災補助,不過詳盡的資料。
3.文建會對於受災有一個較仔細的資料公佈,也有定期訊息的回報,知道社區目前的狀況為何。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五週”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四週10/27~10/31

10/27

整理籌備會議紀錄,會議紀錄有時候其實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如何把你聽到的,或是抄寫的整理成為一個有邏輯性,然後讓人看懂的紀錄。有時後整理會加深對於事物的印象性,也梳理自己對於事物的觀察性。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四週10/27~10/31”

拜訪農村的好味道─合利醬油

文 / 謝美鈴

在台南縣佳里鎮的郊區的三協部落,傳統的農村社區裡,除了泥土和著青草及雞舍、豬舍的味道外,這裡最與眾不同的,是時常飄散著的濃濃的豆鼓味、醬油香。

合利醬油於民國36年開始,由李清江先生的叔伯們經營,至民國42年,才由早年協助兄長送貨的李勵川先生(李清江先生的父親)接手並開始生產,起初由工人生產,在李清江先生五、六年級的時候,找來舅輩協助,李先生退伍後開始在家幫忙送貨。民國72年,父親過世,即由李先生接手經營至今。對釀製一知半解,李先生弟弟在逢甲大學尋找參考資料,加上醬料公會前輩提攜指導,從各方收集資料提升發酵及釀造技術。在閒談中李先生笑道早年的一段奇遇,曾經在遇到釀造低潮時期,做了奇夢,夢中有仙人來指點釀造迷津,醒來後竟就得以順利進行。有神明的保佑,加上自己的不斷試驗,終究成功。在農村社會裡,人的成就總是歸功給老天爺,得知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那就謝天吧!李老闆總是謙虛的笑著…

閱讀全文 “拜訪農村的好味道─合利醬油”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三週10/20~10/24

 

10/20

這週是到佳里鎮的延平社區播放「從部落漂流到金樽」,影片的內容是講述一群原住民族的藝術家組成的「意識部落」自己自發性的到金樽進行自力生活外,還運用當地素材打造藝術創作品。這讓我想到,日本的三島町,當地的工藝匠師都會運用當地的素材,來創造工藝品。這群人似乎也是同樣,但迥異的是,他們創作的是大型的裝置藝術。
不過影片對於當地居民似乎有點難以產生共鳴,這是由於影片的內容與語言,大多數參與的人為老年人,影片使用的語言則為國語,這也提醒了我們,到社區播放影片,必須先對影片內容有了解,也需要先了解社區是哪些人會參與看片,這樣才能挑選出合適的影片來播放。

閱讀全文 “北門社大交換工作日誌(陳怡吟)第三週1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