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寶可夢,作夥來看魚
日期:2016年7月16日
攝影:柳秀慧、郭家寧;記錄:薛宇竣
尼伯特颱風過後,總幹事帶著大家看魚蝦的生長狀況,為了吸引魚兒前來,總幹事撒了飼料,再背著手拋網,腳步輕快地踏到竹筏上撒網,奮力地往前一拋,無奈卡到旁邊草叢,沒有半隻魚兒。所幸昨天下午總幹事有先放置小蝦簍,打開蝦簍,裡頭有七尾小蝦與許多的蝦虎,總幹事看到這樣的狀況研判今年要晚一點才能收成了。至於我們沒看到的虱目魚,總幹事估算現在有18公分大,還說池子裡面有草魚與大頭鰱,打趣地說做成沙鍋魚頭好像也不錯。
今年蝦子的生長狀況比去年艱困,總幹事認為要再加一個月的飼料錢,一方面蝦苗被蜻蜓的幼蟲-水蠆吃掉了,另外還有紅冠水雉也會吃小蝦,所以收成就會比較少。總幹事覺得今年學到一課就是不能太早放蝦苗,要按照季節-清明後放養,在清明前放蝦苗被冷死的機率相對高。
另外,總幹事認為虱目魚的臭土味是兩種因素造成-藻類與放射菌,一般養殖業者可能會使用滅藻草處理藻類,主要成分是螯合銅或硫酸銅(為重金屬),放射菌則使用石灰抵制,但這些都是會累積影響到魚蝦和魚塭環境,而漁夥部落盡量不採取這種方式。我們認為友善環境的養殖有八成是在做生態投資,其餘的兩成才是真正的收成,在不追求產量下,化學藥劑就不是非用不可。總幹事也認為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來練功,要不斷修正作法,不是說產量愈多愈好,而是要減少外來資源的投入(例如:打水車)以及取代化學藥劑的施放,才能讓我們的生產與環境達到更友善的關係。
在與總幹事進行一番討論後,正式定案在10月22日讓股東們到現場實地體驗,請股東們把這一天空下來!目前計劃當天會有牽魚仔的活動與品味現煮的虱目魚粥,歡迎大家到現場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