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李翊瑄整理
護沙監測
2008年6月起,為了瞭解護沙工作後的成效,與七股海保會合作,和多元就業計畫的媽媽們,每個星期至頂頭額汕沙洲監測護沙成效以及植生狀況。2009年起,北門社大團隊全員開始展開海岸護沙監測,從原本每個星期改為每個月一次的護沙監測。2009年護沙監測剛開始運作時尚未有完整的監測表格,只有文字敘述觀察狀況,至2009年3月起才有較成熟的監測記錄表,利用量竹樁高度的方式來觀察是否有積沙效果,因此分析的數據來源是由2009年3月起至2015年8月,除了2009年4月未記錄外,每個月都會到現場記錄一次,共計有77筆資料。
樣樁
護沙監測的區域位於七股潟湖南端的沙洲-頂頭額汕上。
樣樁是以北門社大辦理的護沙活動範圍內竹樁為主,同一排的編籬會選擇較中間的樁及最東邊的樁作為記錄的樣樁。原本一開始只選定1、3、5、7、8及縣G樁作為監測點,至2011年2月起,改為量測1~8及縣G竹樁,同樣以中間及最東邊的竹樁為監測點。但隨著監測時間越長久,約至2013年開始,有些竹樁已陸續倒塌或是已淹沒的狀況下,會在同一排編籬選擇另一隻竹樁來測量,其位置定在最西邊。
選定監測的樣樁標註方式,早期時以噴漆來標記,於2009年9月19日監測時,改為釘鋁片標記;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沙洲廣闊且噴漆經過日曬風吹後比較不好辨識,而鋁片比較耐日曬風吹,且有反光的效果,有利於監測時較快找到樣樁。
註1:圖為監測編籬以GPS定位後於GOOGLE地圖上顯示之位置。
註2:監測樣樁於圖上的標記為「監測1」~「監測8」及「監測縣」。
測量方式 |
監測方式
監測當天背景資料-氣候資料,包含天氣狀況、氣溫、風向及潮汐,前兩項是在現場判斷及測量,後兩項是由中央氣象局網站查詢資料。
樣樁的測量方式,於釘上鋁片的那一面(大多數的柱子為方形木樁,除了G樁為圓樁,因為G樁是縣府後期以竹裝施作),由下往上量竹樁露出的高度,計算單位為公分,取自小數點後一位。
分析方式
- 季節變化:
同排編籬的樁,每月數據變化狀況,以便可以了解季節與沙子的關係。
- 總變化:
將第一次監測到之數值減去最後一次監測數值,以了解樣樁高低變化。
分析結果
新月型沙丘的高低落差,有時是將近一個人的高度。 |
- 季節變化:
位於新月型沙丘底部的樣樁 |
依月份的數據來看在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4月間,樣樁的高度會急劇的變化,5月至10月的樣樁,則會再慢慢變平均。
以氣候狀況來解讀,11月至隔年的2月間正好是東北季風最強時,此時沙洲會形成新月型沙丘。因此若樣樁正好位於新月型沙丘最高處,測出之高度就會急劇變低(樣樁已被淹沒);相反的,若樣樁位於沙丘底部,就有機會出現掏空現象(樣樁露出)。
- 總變化:
如以下附表,共計23個樣樁,將樣樁所測得最後一次高度減去第一次測量之高度,即可獲得高差,若高差呈現數據為正值表示此樣樁被沙子淹沒的數值;若為負值,表示樣樁周圍的沙子是被風給掏走,故樣樁高度比起第一次測量時還高。
不過隨著竹樁在沙洲上的時間越久,有些樣樁已確定是倒塌而無法持續量測高度,
像是:2-1、2-2、2-3、2-4、3-3、4-1、5-1、6-2、6-3、7-2、8-1、G1、G2、G3等樣樁,是不列入平均高差計算。而有些樣樁則是成效顯著已經被沙子淹沒,被淹沒之樣樁為:1-1、1-2、3-1、3-2。
整體來看監測的樣樁數據,皆已呈現負值,顯示此區域的沙子沒有顯著的流失,這也代表這幾年來(2009~2015),北門社大在頂頭額汕使用的編籬護沙工法,是有一些定沙成效。
樣樁編號 | 第一次測量高度cm(a) | 最後一次測量高度cm(b) | 高差cm(b-a) | 倒塌前或淹沒前的
時間及其高度 |
1-1樁 | 100 | 0淹沒 | -100 | 2015.03 58cm |
1-2樁 | 110 | 0淹沒 | -110 | 2014.05 42cm |
2-1樁 | 85 | 0倒塌 | 2012.02 52.3cm | |
2-2樁 | 130 | 0倒塌 | 2013.03 121cm | |
2-3樁 | 50 | 0倒塌 | 2012.09 62.7cm | |
2-4樁 | 129 | 0倒塌 | 2012.11 44cm | |
3-1樁 | 59 | 0淹沒 | -59 | 2012.01 70cm |
3-2樁 | 97 | 0淹沒 | -97 | 2013.10 92cm |
3-3樁 | 87.5 | 0倒塌 | 2012.09 113cm | |
4-1樁 | 103 | 0倒塌 | 2013.12 96cm | |
4-2樁 | 110.5 | 99 | -11.5 | |
5-1樁 | 90 | 0倒塌 | 2014.11 130cm | |
5-2樁 | 104 | 57 | -47 | |
6-1樁 | 56 | 46 | -10 | |
6-2樁 | 92 | 0倒塌 | 2014.11 31cm | |
6-3樁 | 86 | 0倒塌 | 2014.10 62cm | |
7-1樁 | 148 | 97 | -51 | |
7-2樁 | 125 | 0倒塌 | 2015.07 130cm | |
8-1樁 | 119 | 0倒塌 | 2014.04 160cm | |
8-2樁 | 92 | 60 | -32 | |
G-1樁 | 154 | 0倒塌 | 2013.10 124cm | |
G-2樁 | 55 | 0倒塌 | 2014.10 35cm | |
G-3樁 | 123 | 0倒塌 | 2014.01 93cm |
問題
- 樣樁大多已倒樁或淹沒,未來除了持續監測既有的竹樁外,是否有其他監測方式?
→詢問台江國家公園六孔管理站呂主任,海水水質監測的可能與必要性。
海灘廢棄物監測
2009年每月進行著護沙監測的同時,也發現到沙洲上有許多垃圾,參考黑潮基金會及台南社大作法,於2009年7月時開始進行海岸廢棄物監測(簡稱海廢監測)。海廢監測主要在進行海灘廢棄物的分類與計量,分類方式是以廢棄物的用途為基準。這樣的監測方式,能清楚知道海岸垃圾的種類與主要來源,希望能從垃圾的源頭即做好管制。海岸廢棄物記錄表也隨著操作次數增加,了解當地狀況而做些記錄分類的微調。
海廢監測執行方法
- 請先熟悉記錄表的格式與內容,將有助於迅速確實的分類與記錄。
- 分組進行記錄,執行方式有二:
- 人數10人以下,一人記錄,其他人負責撿拾、裝袋、回報類別與數量給記錄者。
- 人數10人以上,將海廢收集至定點,依海廢類別分堆,個別計算數量後,拍照並裝袋,最後將總數回報記錄者。
- 記錄數量應力求詳實,皆以數字統計。
- 不需撿拾天然可分解的物品,例如貝殼、竹枝、木頭等。竹枝、木頭堆置現場,也有護沙效果。
- 如有來自國外的廢棄物,請拍照,並詳細記錄於調查表的記錄欄中。
- 完成記錄後,請再仔細檢查一次,有無遺漏的地方。
- 分享。
2009年7月至2015年8月的海廢總計量為下圖
可發現到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此分類占最多數,其中又以塑膠飲料瓶占最大比例;另一項則是無法分類塑膠類製品,可見塑膠品是海廢最大來源。現在生活上使用到塑膠製品是很常見的事,透過海廢監測行動來提醒民眾使用重複性容器及盡量別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塑膠杯、吸管、塑膠袋等;做好垃圾分類並勿隨手丟棄垃圾的觀念也是在海廢監測過程中要傳達給志工們的;同時在海廢監測行動過程中去了解廢棄物來源,並期待有機會影響政策,藉由政策來管控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