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星期四的夜晚,台南誠品外頭飄著小雨,四十多位的老朋友、新朋友,一起與當過台南縣副縣長的曾旭正老師、莉莉水果店的李文雄老闆、曾擔任自由時報藝文記者的孫嘉穗老師、擔任過中央及地方都計委員的林峰田老師,以及成大研發長黃吉田老師,在這週的「新文化頭殼」講座,從不同的角度,逗陣來參詳參詳「城鄉再造」這個主題!討論農村經營、農特產,以及都會和農村的地景藝術。
不久的未來,縣市合併後,這些議題都是大台南的挑戰,也是轉機!且聽五位講師從空間的想像、政策的制度、文化與教育,以及不同的媒介或載體,來一一分享他們頭殼裡的東西!
水果當媒介,同時品嘗大台南的農村地景
李文雄老闆一開場,就開心的告訴大家,他花了五年時間,統計出台南縣市是全台出產水果最多的地方,也告訴我們這當中的地理空間因素。 並娓娓道來,他經營莉莉水果店後,最大的願景,就是當人們看到、吃到水果,就想到台灣、想到台南。如同,台南縣出產的哈密瓜,和台南市出產的西瓜,都有它們和這塊土地的關係,無論是栽種的方式、評比的活動,或是整個產銷制度的變化。李老闆也不忘提醒我們,這都是農民經過幾世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知識,以及不斷改良的努力與投入,才能使台灣變成現在的水果王國。
但,李老闆還有一個夢,期待台灣有一個農業的貿易園區,希望在縣市合併行後,這個農業的貿易園區可以坐落在林森路上的農業改良場,提供台灣各地農特產進駐,供應台灣各地的農特產給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
以文學地圖的概念,想像城市和鄉村的關係
城鄉的發展,空間的想像,其實可以很有趣!就像孫嘉穗老師告訴我們,彼得兔的作者,林徳斯霍,她的創作和莊園,在英國湖區不僅只於是個導覽可參觀的文學作品或場所,或是從了解她的生活起居和方式,思考整個環境如何影響她的創作,更重要的是看到她的作品如何回過頭影響英國湖區的地景。這不僅是文學在當地的一種保留過程,同時也是透過這文學作品,重新創造與詮釋在地的景色與地貌。這樣以文學串起一個城鄉的想像,孫老師也再舉了另一個英國的例子,莎士比亞的故居所在地,史特拉福。
史特拉福的每一個地方,都透過每一張地圖,重新想像,在地和每一個人與莎士比亞的關係在哪裡,如何讓莎士比亞和他的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走進小鎮的生活,讓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看到歷史流下來的內涵,當然這背後也需要國家文化政策的支持,透過不同的形式,讓當地人和外地來的人,甚至是連結全球的資源,一同探索不同的可行性。
當我們回過頭,思考台南保留過去文化古蹟的同時,也應思考新的文化元素,如何重構這個城市新的可能。
其次,孫老師也提到在縣市合併中,台南縣有自己的想像,台南市也有自己的想像。這過程中如何接起來,也許,社區營造和學術單位的大學,就可以是那扣連點,例如大學中的媒體相關系所,在縣市合併過程中的紀錄不只是紀錄,也在幫忙型塑共同想像的空間。因此,整個縣市合併,城鄉想像的過程,不同的人力資源和人才培育,如何透過媒介的連繫,把不同的環節扣連起來,也是我們在未來可以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從生活及校園的空間經驗,延伸到整個城鄉空間的想像與使用
黃吉川老師從每天早上載小朋友上學,看到路旁每個爭相表現自己的招牌談起,提出讓我們可以思考的許多問題,包括我們的城市是不是需要做什麼改變?是不是什麼建築都要大?是不是要不斷的增加使用空間?如果增建了空間,卻破壞整體的景觀,會不會只是在不斷建築大的空間、大的建築物,又不斷被拆掉。
接續,林峰田老師也回應黃老師的招牌問題,提及招牌背後看到的就是文化的問題。無論是招牌問題,或是校園空間的增建,我們往往在空間的規畫和使用上,總是面對短期的利益和空間增加,及長期總體規畫的取捨或兩難。
另外,林老師進一步來看縣市合併的整合,強調需要有清楚的介面與模組化,以及做總體的思考。並且注重台南在地脈絡外,也需要兩岸或是全國的脈絡。
”至少”要從整個台灣來看,說到鄉村,就想到台南
曾旭正老師在一開始,就提出看台南這個土地,要從大台南以外,更大的視角來看,”至少”,要從整個台灣來看,我們的雲嘉南這個區塊,才能突顯不一樣是什麼。因為雲嘉南平原的平坦,這裡是漢人最早開墾及發展的地區,家戶居住兩代以上的比例,比起其他升格的城鄉,多是”移民城市”,台南這”市民城市”,對土地的認同感和光榮感,也許就相對較高,這所衍生的能量就是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
當然,曾老師也提到 ,台南的歷史、土地、人情、農事,需要透過活動、技術、政策去架構,包括環境整備、新農業技術的育成計畫、老土地發掘故事計畫、南方教育特色工程、創意加值文化產業培植計畫等,都是我們在縣市合併這過程中,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後,曾老師也不忘提醒,未來大台南的城鄉發展,很重要的是城市認同感,台南縣人對台南市是熟悉的,但台南市對台南縣有嗎?也許,過去市政中心當作核心或地標的思維,應重新思考,試著在台南縣的部分應發展,以鎮為核心的區塊發展!
12場新文化頭殼講座進行到這週,已經第10場!
當初因為縣市合併,台南以文化立都、喊出文化預算5%的升格訴求過關了!也就有了這一連串新文化頭殼講座的構想。
這10場下來,我們談了許多,光是這次城鄉再造的主題,從李老闆台南在地的經驗、孫老師分享的國外案例,到黃吉川研發長、林峰田院長的校園空間經驗延伸到整個城鄉空間的想像與使用,以及最後曾旭正老師以整個台灣來看大台南縣市合併的未來,我們發現,我們對台南還需要更多面向的了解與發掘,這都需要更多的新老朋友,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繼續一起參與、思考和創造!
6/10新文化頭殼的主題是「保存生發」,談園區永續再造、老屋欣力再利用,以及文化財維護展示,並且邀請建築繁殖場的領航者呂理煌副教授,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的張玉璜執行長,專欄作家、成大建築系傅朝卿教授,以及對文化資產保存也不遺餘力的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的陳信安老師,一同思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