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在地食材潮料理講義~~番茄醬(許佳琪)

番茄醬食譜

A、    食材

主材料:番茄(各種品種都可以)

副材料:a義大利香料、b洋蔥、c紅蘿蔔、d洋菇、

e新鮮香菇、f蒜頭、g新鮮九層塔葉、h絞肉

i橄欖油

用量說明:依各人喜好調整,主食材與副食材的比例至少為3:1,但建

議絞肉不要放太多。

B、    製作方法

使用器具-家用炒鍋、果汁機
閱讀全文 “3/22在地食材潮料理講義~~番茄醬(許佳琪)”

2011.02.23教師小聚

100年春季班即將於3月1日展開,在開學之前,都會邀請老師們聚會,除了說明未來的課務及校務外,也是一個可以讓老師及社大行政人員能互相交流的時間。先前社大舉辦「教與學的勇氣讀書會」,這書裡頭有許多可以應用在教學上的技巧,其中有提到「關鍵時刻」,美鈴便建議此次小聚可以嘗試操作看看,邀請老師們分享在教學上的關鍵時刻是什麼。

clip_image002
老師們先看今日議程及書面資料
 

閱讀全文 “2011.02.23教師小聚”

七股護沙的行動與反思



文:蔡文凱

護沙活動緣起

護沙大致是從2007年開始,七股最早的護沙活動起源於縣政府和七股潟湖附近社區合作的一項活動,早在這項活動之前,縣政府已經開始投入經費整治北門鄉王爺港汕沙洲和七股青山港汕沙洲,附近社區的漁民也是見到沙洲破損嚴重才響應2007年初的護沙活動,後續,縣政府繼續進行工程式的護沙工作,而居民呢?大部分的人則是認為這是國家政府事情,交給國家政府處理就可以。偶爾,社區有經費則是會動員社區人員發動淨灘、植生護沙的活動。社區對於護沙的想像就是如此,對於自己為何要參與護沙的工作不見得很清楚。因此建立一套說法,陳述護沙的重要性與意義,爭取更多人對護沙的認同與參與,變成一件重要的事。

編籬護沙的作法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最早編籬的功用並不在於護沙,而是防風,用的材質也不限於竹枝,只要是可以防風的材質都有人使用,包含茅草、稻草、竹片甚至塑膠黑網、塑膠帆布等。也不知道何時這些工法改用來攔截沙子,七股頂頭額沙洲最早出現護沙欄就是塑膠黑網。黑網的效用很快,但是支撐不了多久就毀壞了,原因在於使用者不瞭解沙子的特性,認為用網子把沙子快速攔截下來就算成功了,卻不知道沙子的累積的重量成了壓壞護沙欄的原因,因此積沙越快,沙欄壞的也越快。2007初的活動改用當地漁民的作法,竹子和竹枝搭配組合出現,這也是我們現在護沙工法的原型。經過試驗,證明這樣的方法確實有些效果,2007下半年北門社大決定以護沙為號召舉辦『護沙生態工作假期』。
閱讀全文 “七股護沙的行動與反思”

北門社區大學面對七股海岸變遷之學習行動

文/柳秀慧暨北門社區大學工作團隊  2010.02.22

前言
    若只單純論述「海岸監測與保護志工工作坊」此一門課程,那麼將只能看到一門具有公共參與性的課程,但社區大學精采之處,不應僅止於公共參與,而是面對在地議題時,社大人所展現出的創造力與行動力,以及各種的可能性。社大人對課程、對辦學、對…的多元想像,造就了今日台灣社區大學百花齊放、各家爭鳴的蓬勃發展。因此在反思教學實踐工作坊中,北門社大提出的不是一門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學習行動,我們將論述此一行動過程中北門社大對學習的想像,實踐的過程與行動後的反思。
    本文第一篇「北門社區大學面對七股海岸變遷之學習行動」由北門社大主任柳秀慧執筆,以社大行政組織之觀點闡述。第二篇「七股護沙的行動與反思」由蔡文凱撰寫,以身兼社大工作人員、學習者、在地居民、活動講師之多重身份,闡述其如何觀看此一學習行動。第三篇「七股海岸與我」由許佳琪撰寫,該文作者為七股民宿主人,因七股海岸變遷議題成為北門社大重要之工作夥伴,文章中作者不僅介紹在地社區居民對此議題之參與及想法,同時對自身由外地人轉變為在地人的過程多有著墨,文中深深流露其對七股之熱愛。
閱讀全文 “北門社區大學面對七股海岸變遷之學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