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社區服務心得感想-范品璇

                    文/范品璇

2012.01.03

關於這次能到北門社區參與服務學習,可為分為編製問卷、護沙行動以及打訪談逐字稿這三部分。從編製問卷開始學習,參與社區會議的討論,並檢討舊有的問卷有何改進之處,製作新問卷時將以何者為重心來編製,之後進行發放問卷、參與護沙行動以及繕打訪談逐字稿,這些讓我獲益良多。

編製問卷

首先對於舊有問卷討論,發現一個問題中可以在精簡、明確,例如:「您覺得講師在這門課相關領域的學識及專業能力如何?」,這問題裡面可以直接改成「您覺得講師在這門課專業能力如何?」。製作新的問卷時,將問卷區分成三大方向,分別為老師教學、學員學習及行政服務,讓學員和社大工作人員能很清楚找到問題重點與方向,為了配合學員們年紀較長,將字體放大,讓學員們容易閱讀。設計問卷讓我更了解如何將問題設計更清楚,並且是符合我想要得知相關資訊,所以在設計問卷時,問題會一遍再一遍的唸過,再回問自己將要如何回答並且假想回答的方向是什麼,是否獲得我所需的資訊。

發放問卷時,發現學員們對於社大參與活動身體以及飲食的相關課程佔為多數,所以大多學員對體能方面課程較感興趣,其中在發問卷時,看到幾位已經是阿嬤級也來參與學習,筋骨比我還軟,真令人配服!相對也有靜態的課程,例如國畫,老師的功力不在話下,畫個幾筆就把人像描繪的生動,而學員對於老師是讚賞的,反而是對教室空間有些建議,大家對於社大有熱情參加也有需改進之處,表示這地區對社大是有所認同,則會持續來此樂於學習。

繕打訪談逐字稿

從訪談中聽見很多北門社大對於這社區的細心付出,為了要更了解當地人民的學習需求以及生活情形,訪問當地里長以及幾位深根在此的居民,提出對於北門以及地方上需要改進之處,以社區為出發點,讓每位居民都能享有終身學習的權利與樂趣。另外,對於環境保護上非常注重,前陣子的新聞播出「台南七股溼地,接近南26線的區域,被棄置大量的爐渣和集塵灰,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環團指出,這些污染物含超標的重金屬,影響生態,更危害人體」,因此請人來為社區居民解說廢爐渣的來源,以及之後可能帶來的影響,真得很用心良苦!加上北門社大從七股護沙行動紮根,讓居民對於這塊熟悉土地中更為重視,並請從英國環境教育上與社區合作經驗分享,讓大家更了解環境教育的重要,像是從中有提到一條運河,建立了一個博物館,館內的展示都和這運河每項事物有息息相關,不僅能了解當地的歷史,並讓文化傳承下來,讓大家更能體會到環境與文化是可以整合並加上教育元素,學習於無形中。

護沙行動

除了設計問卷外,也參加了一次的護沙行動,發覺北門社大持續在做這件事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不怕風吹日曬也要做這麼有意義的事,維護沙岸真得需要很多的人力、資源來協助與保護。第一次聽到護沙時,以為是海邊撿垃圾而已,沒想到它的用意遠遠超過撿垃圾,海岸線的後退,其實已經讓原始棲地受到破壞,原本應該有的防風林,逐漸被消波塊取代,原來一塊消波塊要3萬元,真得很貴!為了不要讓沙吹離,築防沙籬可以攔截飛沙,透過竹葉讓它們能受到阻礙而停在原地,以防止沙丘後退。在做沙籬時,體會到沙子雖小但積少成多,加上風吹,沙子無所遁形,衣服、襪子、鞋子、圍巾、頭套、耳朵、頭髮…等都有,我們都開玩笑的說:「吃飯的時候可以加菜了,有免費的胡椒粉!」,讓我真得覺得護沙行動要每個人都來行動並體會,因為沒有親身下來做是不會懂得其中辛苦,讓我更敬配北門社大的工作人員們能持續不斷的進行護沙行動,我覺得這項行動更需要讓每個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以及未來的發展,重視護沙不單單只是不讓沙被吹走,而是我們所在的土地是漸漸的流失及破壞;已經不光是住在北門七股這些人的責任,而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

除了幫忙做沙籬外,海邊的撿測廢物也是非常有趣的體驗,從保特瓶、保特瓶蓋、塑膠帶、塑膠水杯、吸管、洗衣服、汽油桶…等,五花八門的廢物讓人不驚感嘆,我們為了享有便利但也製造了這麼多的垃圾,有些東西只要能做好垃圾分類後則可回收再利用,但有些卻不行,像是吸管,它是沒有辦法回收的廢物,它明明是塑膠製成卻不能回收,真得太令人想不通!那吸管的製造商不就是發明讓人最不環保的東西嗎?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吸管是不能回收的呢?這個觀念一定要和大家說明,不然大家都會和我一樣以為它可以回收就分類丟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