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0海岸監測

記錄人:李翊瑄
時間:2018年01月20日上午10點10分
參與夥伴:柳秀慧、謝美鈴、杜靜怡、郭家寧、蔡晴文、許成瑜、黃國揮、沈子智
天氣狀況:晴,微風
氣 溫:攝氏24度C(現場測量)
風 向:16degree(北北西)
潮 汐:入流 07:48 退流14:00 流量:中
風 速:2.9m/s

這次監測志工多了學員黃國揮以及想了解海廢監測的沈子智老師,大家10點左右即於頂頭額汕集合,簡短介紹並分工後便開始今日監測工作。

先來個沙洲全貌寫真,只見新月沙丘遍布。

之後由小漠與美鈴記錄植披線軌跡;晴文、秀慧與國揮記錄乾溼線軌跡;家寧、翊瑄與子智老師則負責海廢監測。

 

<沿乾溼線走,記錄軌跡>

<得爬上爬下來記錄植披線軌跡>

<禁不住風的吹襲,監測樁已裸露>

<撿拾不到10分鐘的成果>

 

<韓國、中國來的垃圾>

<每組分享觀察報告>

乾溼線:在沙洲南端有一大片塑膠微粒,可能是東北季風或洋流將其吹至此地;而北端消波塊地方則有大量海漂垃圾;沿路有看到某種植物種子,但不清楚是那兒漂來。

<不明植物種子>

植披線:馬鞍藤、蔓菁等都進入休眠,呈現枯萎狀;而沙洲則因為東北季風吹拂變成高低起伏較大的新月沙丘,較北端的堤防也因此裸露出來,可以看見堤防外又是一片消波塊接著才是沙洲。

 

海廢組的子智老師說,本以為只是單純撿垃圾,或是照平常垃圾分類來分就好,沒想到會如此仔細的分類,像是漁業用的浮標或蝦籠等,或者是生活用品的沙拉油桶等。

 

除此之外,海廢最多量的依舊是塑膠品,不論是寶特瓶、塑膠袋或是塑膠物,都是塑膠製,很多垃圾都是自身生活在使用的,但若能好好使用並不要亂丟,整個環境會有大大改善的。

<軌跡圖>

 

【待解決問題】

1.33號樁已倒,但並非監測用之基準樁,下次去沙洲時再拾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