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公民運動的價值,是社區大學辦學很重要的指標

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

2017年12月5日,我從網路上看到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團隊投標輸給台南市的真理大學,感到難以理解。因為,多年來真理大學辦學的口碑向來不佳,北門社大的團隊優於真理大學卻輸掉了?究竟發生什麼事?是運氣不好?評審有問題?招標制度有問題?臨近選舉的暗盤交換?近年台南市政被民間監督,引發報復性的壓制民間自主力量?眾多說法,當然也就只能留在ptt爆料公社裡作夢或神啟了。

 

回想大約10年多前,我在環境資訊協會工作,籌辦生態工作假期,招募志工參與守護棲地的工作。在規畫時發現北門社區大學曾在七股進行保護潟湖外圍沙洲的工作,回想保護七股阻擋工業區開發的過往,我認為這是一件深具在地守護意義的工作。就此展開環境資訊協會和北門社大的合作,也完成了我的終身大事,娶走了當年北門社大的主任鄭秀娟(現任文山社區大學校長)。自我揭露我和北門社大公私之間的交錯關係,是因為我不敢說自己能百分百做到公正無私,只能試音盡量在理法情三者之間,分享我個人的觀察和意見。剩下的,就留給讀的人自行評斷。

 

就我對台灣公民運動的瞭解,社區大學是台灣公民運動發展歷史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他的意義和價值在於企圖以民間辦學的模式,跳脫師範體制的教育體系,將學習場域更直接的帶進社區,成為社區民眾生活的一環,而不是為了職業、學歷或義務而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樂趣,而且是在術業有專攻的精神下,彼此互相學習,而非單靠取得碩博學位或師培資格的人才能站上講台。所以,課程五花八門,講師各行各業。

 

既然社區大學的場域是更廣泛的在地社區,村里之間,而非侷限在傳統學校裡的教室,被視為公民運動的一環,而非就學就業的補習班,也不只是填補生活的才藝或養生班。尤其是企圖引發學員,關注公共議題,並付諸行動。對應台灣政府在2、30年前,普遍上抱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態度,除了廣告式的政令宣導,很少願意跟民眾說明政策,聽取不同意見或討論就更少。一般民眾即便有反對的意見,也多半敢怒不敢言,或覺人言微輕,或擔心有後遺症如秋後算帳…等各種狀況。社區大學就是想透過學習與參與,培養公民意識、態度與能力。

那麼,如何呈現及實踐其公民運動的價值,就成為社區大學辦學很重要的指標。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縣市的社大,一旦是交由私立學校、空大,或是補教業者接辦,包含台南市真理大學所承辦的曾文社區大學在內,大多數都難以實踐社區大學的理念和價值,而被嘲諷為公民藝能班的緣故。因為,社區大學就是因為既有學校體制做不到而設立,再交回給做不到的學校體制來承辦,豈不緣木求魚?充其量只是在行政業務上聊表有執行政策罷了。

 

北門社區大學在全台灣上百個社區大學裡,是少數能做到吸引民眾前來教室享受學習的樂趣,同時又能將民眾帶往社區鄰里間實踐公民參與,兼具公民運動知行合一,可說是重要的典範。七股反濱南運動的在地參與,北門一帶鹽份偏高的環境,不算窮鄉,但並不富有或都會化的場域,北門社大團隊費盡心力,將七股反濱南運動轉化成守護七股的在地力量。雖然,隨著許多當年參與者老邁逝去,但是這些過程,不只成為記憶,亦成為辦學團隊及在地人的養分,也是他們的生活,亦造就了北門社大的特色,也是北門社大多年來能一直在社大評鑑中獲得肯定的主因。

 

本次北門社大投標會失敗,尤其是在歷經多年的努力和討論,社大團隊在原先承辦的基金會支持之下,首次結合社大師生籌組的公民團體來擔任承辦單位,卻輸給多年辦學在教育部評鑑表現不良的真理大學,可說是台南公民運動重大的挫敗。或許,從台南市府私下嘲諷北門社大團隊更換單位投標才會讓真理大學有機可趁,可知台南市府主責單位及承辦人員缺乏對社大辦學價值的理解。主政單位缺乏理念,也就任由林林總總的問題,造就了這次荒謬的結果。

 

回到社大公民運動的角度,歷經20年,公民自主的路,仍然要繼續努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