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散步-走進文學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的場景

文學散步-走進文學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的場景

紀錄:靜怡

 

天公伯在今天活動一早就特別賜予太陽的溫暖,一路上離開佳里,經過正在新建的將軍區華宗橋,大家先互相認識,老師則一面說明活動流程,最後到達目的地「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

 

門口迎接大家是解說員小娟,介紹環境後即進入室內,艷秋老師總括介紹「一隻鳥仔哮啾啾」的時代背景後,電影便開始放映,觀看的過程中彷彿時空轉換,一模一樣的環境,十幾年前因為發生烏腳病,開始了王金河醫生的故事。當中眼尖的學員認出艷秋老師的身影,擔任演出金河醫生的妻子,甚至連金河醫生也參加了路人甲一角,觀看過程笑聲不斷,但電影結束後,有些學員們淚水在眼眶打轉,留下了一種惆悵的情感,感受到烏腳病患的生活與無奈,也感念金河醫生無私奉獻與付出。

 

IMGP0119縮圖

【電影中的王醫生替烏腳病患擦藥與現今場景的對應】

而後,艷秋老師特別帶來「一隻鳥仔哮啾啾」的劇照,一邊解說當時拍攝的狀況,並分享當時採訪烏腳病患的案例,有不到十歲的小孩因得病而截肢,也不乏因為忍受不了痛楚而自我了斷的狀況,醫學發達的現今,實在很難想像無藥可醫又痛苦難耐的感受,而腳截肢過後的病患,得需要藉由兩張小板凳,一步踏出需要移動一張板凳的克難方式,但卻還是有樂天知命的病患,因為烏腳病院的照顧,每天唱唱詩歌、手工製作草蓆等方式轉移部分痛苦。

 

IMGP0129

【觀看精彩劇照】

 

IMGP0136

【艷秋老師分享拍攝電影的狀況】

中午休息時刻,小娟幫忙張羅海鮮炒麵與紅茶冰,並同時播放黑腹燕鷗與王爺祭的影片。小娟特別介紹王醫生的大女兒、二女兒給大家認識,並藉此分享王醫生的行醫理念,兩人假日不時會回北門烏腳病房當志工,而現今高齡九十多歲的王金河醫生,偶爾也會回去與大家作最貼近的對話與回饋。之後走訪附近的教堂,出現水龍阿伯剛截肢完,阿鐘仔送魚湯去教堂的電影場景,也參觀當時診所、病院設施的景象,回憶金河醫生與謝緯醫生手術、看病的狀況。

 

IMGP0178

【王醫生大女兒回憶起當年的狀況】

IMGP0185

【參訪診所設施】

 

下一站往井仔腳瓦盤鹽田出發,這是北門烏腳病第一個發病病例之處,同時也讓大家了解北門區當時重要的產業之一,稍作休息後,便上車經過後港,許多電影場景都埋身在小巷與偏遠地帶,有些已被歲月所遺忘,再前往將軍區青鯤鯓,並在台江國家公園所設置的黃崇雄的詩詞藝術陶磚前作介紹,該電影是由作家黃崇雄先生所撰寫的「一隻鳥仔哮啾啾」其中一篇短篇小說所改編,在第四十二屆(1997)亞太影展獲得最佳影片,即使是十幾年前的片子,看來還是令人感動萬分。一路上在西寮介紹林佛兒詩詞、遊覽過去以鹽業為生的頂山社區,接著到台灣鹽樂活村,欣賞介紹陳艷秋老師的藝術陶磚,在桶更寮外型的戶外教室由導覽員詹大哥幫大家介紹鹽業歷史與製作過程,大家體驗到了踩龍谷水車方式,上半身需用兩手支撐力量,再將雙腳踏上並連續動作,便可運送水至另一頭,這動作可讓大家流了一些汗得需要吃根鹹冰棒消個暑氣。

 

IMGP0219

【介紹艷秋老師的藝術陶磚】

 

IMGP0255

【學員踩水車貌】

IMGP0266

【吃冰棒消暑解熱】

終點站來到觀海樓的海堤,遼闊的海連著藍天,再搭配連綿的蚵架,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裡我們認識到更多北門七子的作品,也為下一次文學散步留下了伏筆,一天下來,認識了烏腳病與北門、將軍一帶的產業狀況,這些庶民文化也讓文學作家用不同風格撰寫下來且流傳到至今,更藉由電影的改編讓精神與感動繼續延續,過往並不是消失,而需要後人去挖掘與感受。

IMGP0271

【最後一站-觀海樓,畫面中七塊藝術陶板為北門七子的介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