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9花東農漁村見學-台東縣金峰鄉歷坵部落

時間:2016/6/9
地點:台東縣金峰鄉壢坵部落
記錄:黃信維

 

北門社大端午連假在花東,這次花東見學參訪與一般的旅遊行程不同,瞭解地方文化、環境的維護、開發帶來的影響等,透過與在地人相處的過程中,來了解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歷經了幾個小時的車程後,大夥們終於到達這次見學參訪之旅的第一個目的地─歷坵社區,到達的時間點正是中午用餐時間,帶領我們的嚮導─杜佩玉(小杜)準備了當地的風味餐來款待我們。

IMG_2489 IMG_2514

但在享用眼前的風味餐之前,必須要將自己的手以及嘴巴用清水洗乾淨,意味著把髒東西留在外頭,這是進到人家家裏最重要的禮節。

IMG_2491

這頓中餐有幾道菜是相當特別的,如搖搖飯(右上)、炒野菜。搖搖飯有添加了小米以及龍鬚菜,因此看起來有點黃黃綠綠的。在野菜中,加了一種名為「假酸漿」的野菜,假酸漿的葉子有大有小,葉子正面的觸感是相當粗糙的。假酸漿與族人的飲食生活息息相關,可以直接生食,也可以拿來裹豬肉以及小米。族人平時的飲食相當簡單,肉菜湯飯就解決一餐了,搖搖飯等料理是有客人拜訪時才會端出來的佳餚。

 

IMG_2498  IMG_2503

享用完風味餐後,小杜便帶領我們至歷坵社區的入口,向我們講解歷坵社區的由來。位於金峰鄉的歷坵社區,排灣族話為「魯拉克斯」,意思是樟樹很多之地。在歷坵社區也不只有排灣族的原住民,民國53年時,位於屏東縣霧台鄉的阿禮村的魯凱族人遷移到部落裏,與在地的邏發尼耀家族,組合成現在的歷坵部落,為這個地方增添了多樣文化。

IMG_2505  IMG_2506

牆壁上的雕刻也充滿了原住民的文化,青銅刀、陶甕及琉璃珠為排灣三寶。在以前警政署為了要推動綠美化以及親民,部落裡的派出所周圍也種了很多樣植物,大門口上方也有竹編,花圃也有建築用的黃藤及蓪草木。

IMG_2519  IMG_2533

到了豐盛莊園,這裡以賣咖啡為主,且這裡的咖啡參加過評鑑比賽榮獲金質獎。我們一行人邊品嘗著咖啡,邊聽小杜向我們講解製作木臼咖啡的流程。製作咖啡流程首先要將咖啡豆去皮,再來要經過日曬,曬到咖啡豆上的膜呈現棕色後,放到用來樁小米的木臼裏打膜,最後再把豆子拿去烘即完成。

這裡產品除了有咖啡外,也有小米以及洛神花。小米以及洛神花在採收時為一次就採收完畢,而咖啡的採收時間比較長,因此不會一次就採收完。

 

IMG_2522 IMG_2524

在打豆子的膜時,兩個人如何站也是有特定的站法。男生要將左腳頂在木樁下,身體斜一方,斜斜的握著木杵;女生則是立正,拿木杵的姿勢為正中間,雙方一上一下的輪流打著。小杜也說如果是男女做這樣的工作,能從中看出男女雙方是否契合。

 

離開豐盛莊園來到種小米的地方,但小米現階段才剛播種,與一旁的雜草難以分辨,聽過小杜講解的後才知道,小米在剛播種下去的時候,顏色與一般雜草相比淺色許多。在八八風災後,歷坵部落的農民想要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站起來,2010年部落居民結合民間團體的力量,展開無毒公田計劃,嘗試使用傳統農法來復耕小米。

 

小杜說,小米為淺根性的作物,且喜歡生長在有空隙、石頭多的地方,在小米採收完後,剩下葉子、莖等等的部分會放著讓他自然風乾,成為土地的養份。族人們也會將今年收成品質比較優良的小米留著,做為下一次耕作時播的種。這次參訪剛好沒有遇到小米結穗的時期,無法欣賞到整塊田充滿著小米的景象,但也希望這些小米能夠順利成長。

 

廢校多年的歷坵國小,從2006年開始整修之後,現今變成社區發展協會的據點,要走進去國小之前,一旁有小朋友在玩耍,看到我們這群台南來的人他們也向前來,向我們秀一秀他們剛剛抓到的甲蟲。這時不禁感慨,在都市地區要看到甲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甚至書局還有在販賣甲蟲。但歷坵社區的這些小朋友生長在一個相當天然的環境,這些環境有利於這些生物、昆蟲生長,對這群小朋友來說,捕捉野生昆蟲已經成為他們平常玩樂中的一部分了吧。

20160609_0045  20160609_0047

進國小後,看到的是一個金崙溪流域的3D模型洗手台,只要開水龍頭,利用水往低處流的特性,頓時就會像鳥瞰整個金崙溪流域一樣,小杜也向我們講解一些地點的相對位置。洗手台上的公母壺也有它的意義存在,蛇的部分代表男性,上方突起的地方代表女性,壺身也是女性的象徵,代表著這公母壺孕育著整條金崙溪,在洗手時廢水會流向模型,像從高處看著金崙溪般,也象徵著排灣族人生生不息。

 

走到社區發展協會門口,在走廊上擺滿了許多植物的幼苗,有洛神花、紅藜、小米、番茄等,進到協會辦公室裏面,裡面擺滿了許多品種的小米以及與農業相關的器具。

20160609_0053

為了防止辛苦栽種的小米被鳥偷吃,以前的人研發出各種器具來驅趕鳥兒。從竹子做的趕鳥器,但因為人力不足加上田的面積太大,因此又想出另一個方法。第二個方法為用線綁住鐵罐,只要拉動線就能讓鐵罐發出聲音。但因為人無法總是將時間一直集中在田裡,也必須要分配一些時間去其他地方做事,因此想到了第三個方法─風鈴,利用風的吹拂發出聲響,趕走來偷吃小米的鳥,前人因為鳥的原故,不得不想出這麼多種的人鳥大戰呀。

20160609_0061  20160609_0063

每一種小米的命名都是依其長相而命名的,而小米也會因生長環境條件,演化出不同的長相。其中有長芒的小米,是為了要抵擋鳥來偷吃,而演化出來的。小杜也表示顆粒小、顏色深的小米是最好吃的。且對原住民來說,小米不只是食用的作物而已,醫療、祭典等與生活相關的事情,都跟小米生長週期有很深厚的關係。

20160609_0068

廢棄小學的司令台則是成為曬紅藜的地方,採收紅藜要先看它花穗的地方,如果綠色部分還是占多數的話,就是還沒成熟。紅藜的營養成份也極高,且脂肪澱粉含量少,是一種對健康無負擔的穀物,在一開始到壢坵社區享用的風味餐,白米飯裏面就有添加紅藜。

 

歷坵部落行程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對人的熱情,最重要的一點是小杜他們願意回來部落做事,且部落裡是有人支持的,經過此次參訪後,令人期待未來歷坵社區的發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