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參訪記錄


參訪主題:Gonoshasthaya  Kendra
參訪時間:2008年9月25日
參訪地點:Savar
參訪紀錄:張瓊齡

參訪GK紀要:
Let’s go to the village to build the village.
「為了打造鄉村,讓我們走入鄉村吧!」這句話是GK的slogan。

9月25日是齋戒月結束前最後一個星期四(相當於伊斯蘭教徒的週末),我們在這一天參訪了GK(Gonoshasthaya  Kendra,意即:人民健康中心)。

GK原本在獨立戰爭結束後,想繼續延續野戰醫院的角色,繼續治療為數眾多因戰爭受傷的自由鬥士,但戰後成立的新政府官員,並不希望「孟加拉野戰醫院」這樣的印象繼續延續,尤其在醫院前頭掛上「孟加拉」,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官辦的機構。GK的創辦者決定延續原初照顧窮人健康的使命,當時的總理也就是孟加拉的國父,讓醫院照顧的患者提出三個名字,最後經由與GK工作人員的討論,把Gonoshasthaya  Kendra的名字定案了下來。

GK的總部位於Savar,1972年4月剛開辦時,幾頂軍用帳棚就是整個院區,如今整個園區裡頭有醫院、藥廠、木工廠、鐵工廠(及展售處)、印刷廠、醫學院、縫紉部(及展售處)、食堂、小福利社、管理委員會(有當地民意代表參與,凡醫院發生病人死亡案例,管委會則針對造成病患死亡的各項因素提出探討。) 這個園區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來自於某大家族的捐贈。

在園區的另一處入口,有一座專為2000年The People’s Health Assembly舉辦的會堂,是GK為這次國際大會專門蓋的,裡頭擁有可容納1000-2000人聚集的大會堂,以及可供300人住宿的宿舍。這個地方也是鄰近地區遭逢天災時,GK的救援物資集中處。為因應糧食及物價不斷上漲,GK在幾個月前即針對員工平價提供米、油、馬玲薯、豆仁等四種最基本的民生物資,我們參訪時,正好也看到工作人員在分裝這些物資。在這個園區裡頭,也有GK所建設的小學校園,據了解,GK在孟加拉建立了250所小學。

GK最為人所注目的,是大量啟用女性員工,舉凡警衛、救護車駕駛、木工、鐵工、醫院裡的醫佐、下鄉做居家服務的醫護人員,孟加拉傳統社會裡,女性難以從事的工作,GK都容許女性從事,尤其難能可貴的是,GK基於獨立戰爭時的野戰醫院經驗,除了大量培訓並啟用未受教育的鄉村女性擔任醫護人員,也鼓勵這些經驗豐富的醫佐進入GK自辦的醫學院就讀,畢業後在GK服務三四年之後,可選擇繼續服務,也可受聘到其他醫療機構服務。

GK也盡量提供就業機會給原住民女性。

孟加拉每天都不定時會停電,我們參訪GK時也碰上了。GK是一家沒有藥水味的醫院,也是一家讓窮人可以感到親近的醫院。孟加拉由於文盲比例高,利用圖畫以便讓民眾會意,是經常使用的方法,在GK裡頭也處處可見宣導健康常識的圖片與海報。

孟加拉的醫院一般是採病歷由病人保管制,GK為病人印製了一本A5大小的冊子,這份病歷是以家庭為單位,封面上有分五個等級,最為貧窮的人看病幾近於不要錢,而就算不是列入最貧窮的等級,看病的費用還是很便宜的。

GK也會配合政府的衛生單位,針對新生兒、幼兒做預防接種,原則都是在早上的時間進行。

GK認為病人一旦住院之後,就是醫院要全力照顧病人,因此家屬只需要在探病時間前來即可,病房裡會有醫佐來協助病人的需求。

比較特別的經驗是,參訪團中的美玲、秀娟和瓊齡,因為感冒,也利用這次的參訪,實際體驗了當病人的滋味。由於是外國人,掛號費稍貴,但也就是每人15塔卡,美玲病情較複雜,藥比較多,藥費是100塔卡,秀娟10塔卡,瓊齡只花了5塔卡。孟加拉實施醫藥分業,我們可以拿藥單在GK買藥,也可以自行到外面買藥。幫我們看診的女醫生很年輕,特別用英文寫我們的病歷單,以便我們能夠瞭解自己的病況及診斷。

或許因為MUJI&育慧夫婦跟GK太熟了吧!感覺上他們並沒有特別事先知會甚麼人,而是他們自己導覽解說,婦女部的主任,還是因為看到我在外頭閒晃,被我身上(freedom fighter)的衣服吸引到縫紉與展售部來,才發現我們一行人的到訪。婦女部主任在GK已服務超過三十年,她也把GK出版的一些書籍一一跟我們做介紹。

以下的部分是翻譯自”From Battle to Community—Story of Gonoshasthaya  Kendra”有關GK所做的業務摘要。

提供基礎健康照顧與女性醫佐的培訓
女權的倡議與突破(就醫權、工作權、自主行動權)
小型的痲瘋病治療中心
實施健保制度
GK員工的自耕制度(每人每天早上到田裡勞動一小時)
無菸校園(1972年起實施)
幾個伴隨醫療服務開展的方案
1.發展民眾的健康自我管理與健康議題的認知
2.提供貧窮家庭的婦女與孩童基礎教育
3.促進婦女見力自我意識並鼓勵她們建立自己的權力
4.特別針對沒有土地的貧窮婦女,組織她們並提供脫貧所需的經濟援助
5.提倡母語,把獨立戰爭的精神深植人心
6.無論在國內或國際,扮演倡議窮人福祉的角色
7.控訴暴力(這個要再查過,手邊沒字典)
8.對天然或人為災害的重建與預防計畫
9.成為一個獨立自主、自足的組織

森林農業
森林養護(含食用及藥用植物的種植)
災難管理(含人與動物屍體埋葬處理、食物捕給、房舍修理或重建、安全用水或淨水設備的提供、提供種子)
1992-1995年期間,在孟緬邊境山區,提供12個難民營56000人(總難民數是250000人,非佛教徒的難民)生活與健康所需。
1999年7月22日發生在Moheshkhali的地震,GK是當年唯一提供醫療援助與屋舍修建的國外團隊長期提供水災與颱風過後的重建支援工作能力建構(持續針對GK系統的醫護工作者、教師、木工等員工進行訓練,使其具有多元能力,可以在災難發生後的救援期間,與官方組織、來自社區的志工、社團和小型的NGO一起合作)GK在災難的應對方案已得到國家與國際級的認可水平

9/25 下午在舉辦2000年The People’s Health Assembly的會堂附設的休息室,我們做了一點討論,原則上就是針對萱竹提出的一項問題作互動,但並無具體定論。

萱竹提出的問題是:
GK他們自1970年代就做的這些項目,如今來看都還覺得是很進步的想法,很好奇這些主管級的人的背景為何?這些想法又是如何產生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