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街日本的河川營造見學之旅—鶴見川流域

川人街日本的河川營造學會見學之旅—鶴見川流域視察

圖/文:謝美鈴

紀錄日期:2010.08.18 星期三
參訪地點:鶴見川源流區、鶴見川流域中心

■鶴見川—緩慢流動的河川

鶴見川源流處海拔117公尺,全長42.5公里,流域面積235平方公里,其中85%有人居住,約188萬人口,森林佔15%,期間有水田跟蔬菜的耕作區,是一條都市型的河川。

方案一:鶴見川源流廣場

今天大澤浩一老師帶領大家散步走源流路線,去看鶴見川源流的營造設施。流域中心每年元旦都會號召150名志工,參加二天一夜走源流路線,走至出港。

河川源流有湧泉,湧泉稱作谷戶,來源是雨水、地下水,有1700處谷戶流至鶴見川。在過去,源流區到處是農田,森林面積約有100公頃,一路上看到山丘上種了很多竹子,原本有生產竹炭的產業,現在已經沒有了,擔心過多的竹林會漸漸成災害,所以砍伐來抑制生長,砍伐下來的竹子會拿來作水土保持。

圖:今天的竹林樣貌

源流廣場有一湧泉「谷戶」

相模川的水源較鶴見川多很多,故提供鄰近地區用水,橫濱隔壁的川琦縣用水也來自「相模川」,地下水管經此處而影響了鶴見川湧泉的水道。

鶴見川每天提供1300噸水,包含灌溉的使用。在1995年時,在鶴見川源流處有一自來水工程,使得湧泉量變少,生物量也變少,大澤老師為此去反應工程會影響生態,在反應過後狀況就轉好了。為了讓民眾可以看到水池(谷戶原貌)向農民租地、挖水池,再引水到此。每月兩次,由鶴見川流域自然之會的岸由二老師負責帶會員進行棲地管理,有關生態多樣性計畫、社區營造等等,目前仍在進行中。由於這個人工示範池是水泥填地,所以池中較無植物,同行的夥伴一直在研究水中的植物數量及品種,經大澤老師解釋才知道是這個原因。

水源頭是個人土地,地主不願意提供,所以才找到目前的示範水池地。在此處原本有一開發案要進行,後來阻止開發成功。湧泉會排到溝渠灌溉,源流的源頭有被破壞,目前維護中。

自然之會的成員多半是在地住民(包含新移民),也有農民參與。鶴見川源流區的水田是自給自足的,沒有使用農藥。現在的支流都埋管線地下化了,為了讓民眾親水而做了很多設施。

圖:于盆蘭節的蔬果

方案二:町田市立上小山田公園

樹林上方是住宅用地,地價較便宜,所以年輕人會以山坡地為考量。原有大片的森林,若下大雨,水分過多時會自行排出,今天因土地開發已無森林,所以建設防災調整池(防洪池,土及混泥土同時使用),再排入溪中。在地居民及農民均想土地開發,防洪池的開發需由建商負擔,而防洪池也將維持生物多樣性不會消失。原農業用地需作地目變更,目前由民間發起開發,綜合治水(開發、防洪)。

圖:由大家的共識來營造公園(立牌)

■鶴見川居民參與,分兩大部份:

一、河川具體改造,河川整修時,將居民的意見加進來是第一部份,包括後續管理問題,如:工具存放等問題。生態池的部份,人們如何走到生態池、步道等等,目前已完成。

二、鴨居(中游)河川改造後的管理問題,收集居民意見,之後的結果大部分人可接受,但非所有意見都能獲得滿意的結果。在車站前,每天很多人經過,如何讓人們看見,透過很多活動,如:音樂會,『五月五日兒童節玩河川』,河川管理局會協住立起鯉魚旗旗竿,掃具間改造好之後由民間與官方共同討論更好的管理方法。

四年前「鶴見川流域整備計畫」,法律規定必須納入居民意見,舉辦各式活動時將此議題加入,大家會來參與,為了三十年後而開始作四年前的計畫,去努力。

湧泉是農業用水新住宅區的開發會先作污水處理,水經過處理後才會排入鶴見川。鶴見川上中下游皆會舉辦活動來讓民眾參與。小型討論會「懇談會」會舉行十幾次,一次約一百多人左右,有興趣的人可與大澤老師(協會)聯絡。

鶴見川水量很少,只有1/3是原河水,2/3是已經污水處理的民生排水,所以會在這辦很多教育活動,很像「家庭主婦運動」。鶴見川流域有3300個治洪池,河川較無負擔,然後再談生態改造較易被政府接受,下游要再做一個更大的湖來紓解。

鶴見川是以流域為單元來做社區營造的河川,流域水委員會→鶴見川流域水協議會→鶴見川流域水懇談會

案例:早淵川

為鶴見川的支流,住宅開發計畫,預防地表水增加,河川氾濫會發生,所以先作計畫與居民討論,房屋面向河川來興建,但有人亦背向河川。

■鶴見川多目的遊水地

面積84公頃,可容納390萬噸的水量,為防止河水氾濫而設置的。建築物及道路都是用強化的材料,可對抗洪水,滯洪池外有一排水門,可預防洪水進入市區造成嚴重的水患。自2003年設置至今已使用過七次,總工程花了30年去做,目前由國土交通省及橫濱市政府共同管理,附近有許多光纖線路,固定拍照監測此地。滯洪池有部份挖深,土方拿來做堤防,在鶴見川流域裡3300個滯洪池中,這裡的規模最大,約2.5個東京巨蛋體育館那麼大。

選擇此地作為遊水地的三個要素:

1.此處是河川九十度大轉彎處,較易淹水;

2.此處為低窪地;

3.多農地,較好處理土地問題。

鶴見川被都市包圍住,流域裡85%都市化,15%的綠地多在上游,流域的水質不好,在1958年仍有大片綠地,市街地率10%,人口45萬;1975年,60%都市化,人口120萬人,開始產生家庭廢水問題;到2004年時,已有85%都市化,人口達188萬人,目前鶴見川流域有七個污水處理場,所以得以維持水質。

鶴見川流域中的生物相,包含香魚有50種魚,問到是否有做復育魚種的工作,流域中心的阿部先生說:沒有特別去做復育,只要水質乾淨了,魚就會回來了,目前有兩種外來種,對原生種有威脅(吃掉)。

■鶴見川流域綜合治水對策﹍小林隆幸先生

鶴見川地理位於日本中央,是目前日本中央管理109條河川的第105條,長度是全國第95名,不算大河川,但是人口8000/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一。在都市化之後,地表的水無處可以滲透,水災變多了,預防之道開始做河川整治,保存森林、農地,國家進行「綜合治水對策」。

綜合治水對策:1.河川加寬加深,變成原水量的兩倍

2.多目的遊水地(滯洪池)的設置

3.各工地開發時須規劃滯洪池

鼓勵居民蓋房子時,建設可以讓水滲透的管道。河川整治之後人反而無法親近,因為水質變髒、生物也減少了。2004年8月鶴見川流域master plan:預防大地震,必須設置可行船運送貨物之處。近年每小時降雨量超過100mm以上的次數越來越多,稱之『游擊隊豪雨』,政府設置高性能雷達來觀測河川狀況。

■大澤浩一老師

鶴見川網絡每月會有一次交流。

淨溪大作戰:清潔湧泉處環境等等,環境學習的市民活動,鶴見川流域散步地圖在各地皆有販售,每年過年辦健走活動,花兩天時間從河口走到源流,促進上中下游之間的交流。「鶴見川源流祭」,與企業合作淨溪活動,做香魚的調查,公開調查的資訊。

現在日本小學五年級課程要認識河川,學校老師會透過流域中心來教育學生,每年約兩、三千名學生,NPO也會在網路上發布這樣的資訊。

TRNet,經費來源:

1.水與綠的學校(學校經費),五年級學生教學計劃。

2.民間企業團體獎勵金可申請。

3.出版品收入:地圖等。

4.向政府提案,出力完成。

辦理生態旅遊:少至個人,多至百人都有,提供學習資料,收取合理的費用(500日元)來支應開銷。鶴見川旅遊的優與劣均提供民眾了解。

■懇談會

提供自己的意見,並扮演監督角色。先登記報名,實際參加的民眾約五成,目前持續辦理中。

■鶴見川流域水協議會﹍元永秀 所長

水的綱要,各單位可以縱向分工,又可以分工合作one step table,五大計畫是內容做設定,5年、10年或20-30年不一定,透過公聽會、活動回饋..等行動計畫可把居民的意見反應進去,一面做一面實踐一面修改。

■政府的河川計畫(以和泉川為例)﹍吉村伸一

花一年時間做規劃,三年去執行,經費部份:國家、縣、市各1/3,計畫需要三方認可才有補助金可以使用。

『綠地保全』、『民間森林』要向不同的單位協調(買土地、施工..等,又分公家或私人)。

河川局的經費:80%買土地,20%執行計畫工程所需。

綠地保全:1.民眾親近的樹林,3-5公頃市街地

2.市民森林,郊區10公頃以上的用地

擁有地私有人固定資產稅及山林管理廢油政府支付,一次10年合約(10年後再更新合約)

吉村老師說:NPO的長久經營之道—要做得快樂。

官方和民間的協議在平常就要進行討論,較容意經營。

好的河川經營:1.有變化的河川

2.漂亮的風景

3.跟自己的生活連結

4.有很多生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