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7走訪漁村全紀錄-虱目魚生態養殖

紀錄:藍美惠

一早好天氣,七、八輛轎車相約在嘉義的英賓海產餐廳集合,我們要去拜訪邱家兄弟的虱目魚生態養殖魚塭,一到魚塭微風徐徐,大狗小狗相繼喊叫歡迎,邱大哥魚塭週遭環境整理的很乾淨,在兩個魚塭中間搭建了建築物和竹樁涼亭,裡頭除了廚房、冷凍庫,還有專為拖車而設計的軌道,將魚獲捕撈上岸加工後,利用軌道就能用最短的時間將魚獲送至冷凍庫保存,以保留魚獲最新鮮的滋味。在課程開始之前,邱大哥將今天遇到的嬌客介紹給大家,是一隻野生的母鱉,上到魚塭岸邊準備待產,魚塭的好環境讓鱉也來入住。

  

邱大哥特意為我們準備了虱目魚一夜干,剛烤好的魚擠上檸檬汁,屬於虱目魚特殊的香味陣陣撲鼻而來,小朋友們也一口接一口,邱大哥說因都市人較不擅長挑魚刺,特別推出半斤重的虱目魚一夜干,半斤重的虱目魚魚刺還很軟,就算誤食也較不易傷食道。學員雅婷問到,魚蝦產品到底該怎麼料理呢?邱大哥說,魚肉的纖維只有雞鴨的三十分之一,所以料理魚蝦時並不適合用煮雞鴨的方式,而冷凍的魚蝦產品料理時並不需要解凍,只需用水沖三十秒便可以進行烹調料理,像煮魚湯可將冷凍的魚放進冷水裡,用小火烹煮,等到水滾後即可食用,冷凍蝦子的話,將蝦子沖水三十秒後,以蝦子和水一比四的比例烹調,等水溫微微起泡後,則可將蝦子放入,水滾即可起鍋。而且因水產熟成速度相當快,非常容易就變質,所以水產自冷凍庫取出後應立即烹調,在家裡的-5度C冷凍保存的時間也不宜超過一個月,以免微生物持續的生長造成水產腐壞。

邱大哥也提及目前政府要求的水產標準是安全退藥即可,所謂安全退藥即是水產在施藥後,必須等藥物完全排出後才能出貨,而他的魚塭則是完全不使用藥物,為使魚蝦都能頭好壯壯,須降低養殖的密度,以及混養其他種類的魚,這些不同種類的魚在魚塭裡發揮各自的作用,例如豆仔魚、鯽魚會把虱目魚沒有吃完的飼料解決,使魚塭的水質不被腐敗的飼料汙染,草魚則是負責吃池邊的草,筍殼魚因是食肉魚,會把已經不健康的魚蝦吃掉,魚池裡的生物種類多了,蓄熱力也會較高,虱目魚苗渡冬比較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有較長的寒流來報到,還是得抽地下水來增加魚塭的蓄熱力,保護魚蝦們都能平安過冬。

 

說到生態養殖,就不能不提及吃虱目魚的好處,這裡指的不只是虱目魚的營養價值,更是關於整個生態食物鏈的巨大影響,食物鏈最頂端為肉食性動物,最底層則為低階生產者,虱目魚主要的食物為藻類和無脊椎浮游動植物,為植物性蛋白物種,在養殖成本上較環保,但為滿足人類吃的慾望及追逐養殖經濟價值,養殖業者大量的養殖食肉性魚類,例如石斑魚,養殖石斑魚必須使用魚粉,早期養殖魚業所使用的魚粉為鱈魚,但因為過渡的捕撈,海洋資源漸漸的枯竭,於是製造魚粉的材料只能利用雜魚,而且二到三公斤的飼料才能養成一公斤的石斑魚,養殖成本十分驚人,如此循環下去很快就會面臨缺乏海洋資源的窘況,況且地球上6、70億人口大多為肉食者,在耕作土地沒有增加,地球面積也不可能增加的狀況下,為了增加食物產量,所以只能利用基因改造以及化學用藥,會不會有一天為了節省養殖成本,我們必須用基因改造技術來養魚,到時或許又是另一場生態浩刼。

最後邱大哥帶大家到魚塭餵食草魚,草魚的飼料成份為大豆蛋白製造物、大豆、米糠、牧草攪拌而成,害羞的草魚在大家熱切的盼望下,始終沒有探頭打招呼。走訪漁村的課程這一站來到邱經堯大哥的生態養殖魚塭,透過講解也更加了解人類與自然之間是如何相互牽制影響,就如同『里山』概念所要傳達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唯有找尋到平衡點才能長久的共生共存,過與不及都可能會走上毀滅一途,應當好好深思,並從自身做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