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大課堂解放知識

文化性地認識你的學生,在社大課堂解放知識

 

立報2012-12-12
■李易昆(蘆荻社區大學主任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

雖然從15年前為催生社區大學而奔走的各界人士,都期待社區大學不僅是終身學習,更希望社區大學扮演社會變革的任務,最響亮的自我期許,也被廣為討論的口號大概非「知識解放、公民社會」莫屬。

經過15年經營,社區大學遍布全國,數十萬民眾參與過社區大學的學習,社會已經廣泛地認識了社區大學,但是我們作到了嗎?

顯而易見的,我們尚未作到。姑且不說一般性的社會形象,即便是親自參與在社區大學第一線教學工作中的講師,也不見得有機會認識到自己正參與在一個知識解放的運動中。

隨著社大普及,吸引了大量民間各領域的老師傅或藝能類講師投入社大的教學工作,這些講師在各自專業領域都是專家,對於傳授給民眾他們專業領域中的知識或技術,他們不會感到多大困難。一般而言, 一位教授兩年以上的講師大約都可自行摸索出安定課堂學習的教授技巧與方法。但是,如何從教學中帶領學員認識社會公共性,領略到「知識解放」的境界,卻不是容易的事。

許多藝能課程講師對於如何提高教學的公共性,或朝向知識解放感到困擾。講師們認為「我來社大就是要教會學員我身上擁有的這些專業知識與技術,到底是要怎樣知識解放?」這個問題看似是個操作性的問題,是個關於如何落實社大理念的方法問題,但它直指核心,是關於「成人在社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學習」的問題。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可能是全部)課堂裡的學習經驗都是「工具性」且「內容性」的學習,我們進到教室是為了學習某種老師要帶來給我們的東西;而我們之所以來學習,就是為了學會這樣東西之後,我們可以得到別的東西。學習內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到達目的的工具。

但是社大的學習卻非如此,它是如此地「沒有用」,以致於學習者不會把社大的學習當成工具性的學習。它既不是職業訓練,沒辦法對你的工作有幫助;也不是補習教育,沒辦法幫你補個國中或高中學歷;也不是大學先修班,你沒辦法把社大當大學的跳板…。正因為它什麼都不是,如果要勉強說民眾來社大的學習所為何來,那只能說就是為了學習本身。

學員來社大的學習不是為了別的目的,而是為了學習活動本身。這是什麼呢?我們知道有許多可能性,許多社大工作者都聽過學員們的答案:為了快樂、追求成長、交朋友…不一而足。這些看似簡單的答案底下,你可以想像其中可能有許多不易表明或未曾意識到的深刻意義,例如一位因喪偶之痛而蝸居在家十數年的婦女,鼓起勇氣進到社大來「學交朋友」,你一定能理解那個「交朋友」的意義非同小可。

如果能看到這一點,相信作為社大的講師應該不會再執著於教學就僅是內容的教授了。試想,你專業領域裡的才能與知識,對於你課堂中的學員而言,不再只是才能與知識本身,而是通向快樂、或解放、或挑戰…的生命成長之路。知識在你的課堂上,與坐在你面前的那群活生生的人,具體地發生有機的關係,那是一個共同創造的過程,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新生命。這不就是知識解放嗎?實實在在已然在大多數的社大課堂中發生,只是社大講師們太專注於知識或技術的傳授而不察。

如果說我們期待社大的講師們需要發展一種專業,以參與到知識解放的運動中,那麼有一樣專業能力可能是必需的,那就是講師要學習在課堂中開始覺察與認識你的學生,去認識你的學生如何在課堂中與你帶來的知識發生關係。你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透過學生而進行學習,組織學生參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所謂教學相長,在此產生了更深刻的意義。

發佈留言